崇祯四年十月二十日,豫鲁两省交界处。
卢象升从神机营的火铳队那里了解了新式火铳的性能,并且观看了实弹射击,还亲手打了两枪,这一看还是彻底的改变了他对于火铳不屑一顾的旧观念。新式火铳制作精良,射击准确,打得远,也打得快,真是好东西。神机营中还有名为*的东西,单手投掷可以达到30步,杀伤力惊人。如果他的天雄军能够得到这样的装备,岂不成了天下强军?
但是他对今天阵前遭受打击的那个百户所的询问,又让他产生很大的疑惑和失落。山东哨卡的人数他亲眼所见,大约四十人,就算每人一支火铳,一瞬间只能打出40发子弹。那些受伤的兵丁说了,只是遭受了一轮打击,并没有重新装弹之后的第二轮射击。唯一的解释就是山东军的火铳是连发的,不需要重新装弹,朱家手中有连发火铳的事情他听说过,从今天的情况看这是事实。如果这是真的,如果朱家还有其他的更强的火器,那么他的西路军则进攻必败!
在大明朝连发火铳并不是什么新鲜东西,并非朱家独有,向卢象升这种级别的人都是知道的。当时能够连发数十发子弹的机关枪(当然,大明的人没有机关枪这个词)也是有的,只是比较初级,存在很多问题,不是特别实用,没人重视,因此得不到改善。再加上古代没有专利法,有所发明的人都当做养家糊口的独门绝技,传男不传女,窍门不泄露,很多好的技术发明就失传了。所以很多人知道朱家有连发火铳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心情沉重的卢象升召集亲信幕僚在中军大帐密议,大帐周围,亲兵布置了严密的岗哨。
参加密议的有卢象升的亲信将领金忠礼和幕僚孔、樊两位师爷。
卢象升说道:“今天前锋失利的情况大家也知道了,朱家的火器还没有完全显露出来,据我所知,他们的火炮也是不同于我们常见的火炮,我没有亲眼所见,据说威力不小,即便神机营的火铳队也不是对手。不是我长他人志气,实则战之必败,此事就不必争论了。我需要各位议论的就是打还是不打?不打怎么退回去?如果打,怎么打?望各位教我。”
幕僚孔师爷胸有成竹,率先发言:“卢大人,无论成败,必须一战,圣旨放在那里,违旨之罪大人担当不起的!要战,但是不可力战。若是全力一战,无论两省的卫所之军,还是我天雄军定然伤亡不小。卫所军伤亡过大,我们不好交代,大人面上也无光彩。天雄军乃大人数年之心血,伤亡过大岂不痛哉?在下以为,朱大典之策可行。我进军定陶,采用围三缺一之策,围住南、西、北三面。先是围而不攻,亦可佯攻。耗上半月,就可以上奏朝廷,说粮尽,催朝廷调拨粮饷。朝廷缺粮又缺钱,必然是粮饷不至,我军自然无力支撑,那时退军撤回,谁能说大人处置不当?此乃完美之策。”
幕僚樊师爷急忙说:“不可!此计不可行!孔兄前面的话我赞同,我们奉旨必须一战!亦不可力战。但是不可战定陶。原因是此计出于朱大典,朝廷眼线、鹰犬甚多,此事一旦泄露,主公就是通敌之罪!”
大明的臣子们那个不知道?朝廷的情报能力决不能低估,单说无孔不入的锦衣卫就让人毛骨悚然!
孔师爷闻言,脸上有点挂不住,急急的就要反驳,卢象升一摆手制止了他,说道:“两位先生才情很高,都是金玉良言,本官谢谢你们,回军之后自然会感谢犒劳二位,这里不是争论之处,议论就到此为止。请两位先生暂回歇息,我和金将军还有军务要处理。”
送走两位师爷,卢象升留下亲信部下金忠礼,商谈军务。行军打仗之事两位师爷虽然也能有所见解,但是毕竟不是军人,难免纸上谈兵,所以卢象升就不让他们参加了。
“忠礼老弟,刚才两位师爷的话是有道理的。我意已决,我们要战,但是不可力战,点到为止。明日我们分兵两路,天雄军和神机营我们各分一半,直隶的一万兵归你这一路,河南的一万兵归我那一路。
你这一路缓慢前进,多加小心,奔定陶而去。到达定陶之后,可以三面围住定陶城,放开东面。基本是围而不攻,也可以小规模出击,试探一下他们的防卫能力。但是你这一路,一要避免大战,二不可越过定陶,就在那里等着我回来。我这一路走南边经过曹县奔单县而去,在单县打一仗,攻一下单县城,目的是调动山东军向南救援。一旦山东之兵南下,我这一路将弃单县,直奔济宁而去,然后沿运河北上,寻找桥梁渡口,相机渡过运河。只要能渡过运河,就可以进入沂蒙山区,从山区里可以寻找机会接近济南。如果能见到济南城,那就是最大的胜利。我将对济南打一下,然后就撤兵。无论胜败,我天雄军打到了济南城下,这个影响是天下皆知的。”
“另有一事,切切注意约束部队,不可扰民,抢夺财物,*妇女之事切不可发生。朱大典一再告诫我们,他是有所戒备的,他能给我们提供军粮就是防备我们纵兵抢粮。所以一旦出现这个情况怕是要有麻烦。”
在卢象升设计的作战计划中,渡过京杭大运河是个关键。他这一路上的河流不止这一条,为什么这条运河不好过呢?答案非常简单,河面宽,水量大,桥梁少。
......
在这里就要说一说明朝的大运河了。
从历史上区分大运河被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战国时代的夫差开凿的运河,二是隋朝大运河,三是元朝大运河。
公元前五世纪,由于战争的需要,夫差开凿了南起扬州北至淮安,连同长江和淮河的运河,这是大运河最早的一段。
一千多年之后,公元603年开始,隋朝动员全国之力开凿以洛阳为中心,南至杭州,北到涿郡(北京西南部)的大运河。
又过了600多年后,公元1281年起,元朝用了十年,开凿了从北京到徐州的一段运河,使原来绕道洛阳,并且没有到达北京的运河取直,直接贯通了从北京(现在只能到通州了)起直达杭州的大运河,全程缩短了1800里的航路。
正像川汉铁路引发了辛亥革命,促使清朝灭亡一样。修长城的工程断送了秦朝。隋朝、元朝的大运河工程也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断送了隋朝和元朝的统治。由此看来大型工程不是那么容易的。
在明朝初年,元代所建的那一部分工程本来就不彻底,由于多年的战乱,大运河的北方部分已经不能通航了。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其先决条件就是要疏通大运河。因此,大运河的全程贯通和承担大量的运输任务,其中有朱棣的很大功劳。如果没有朱棣迁都北京,恐怕就没有大运河北方这一段了。朱棣修运河倒是没有亡国,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当时的国力比较富强,有财力才能修建大工程。
大运河上往来的船只多数是大型的内河货运船,因此运河水量大,河道宽。由于大型船只都是有风帆桅杆的,所以运河上的桥梁必须桥拱很高,能够让帆船通过,就像着名的清明上河图上画的那个桥梁的样子。修桥不容易,桥梁自然就少。所以卢象升的大军渡过大运河是要选择地点,不是随地都可以渡过的。
......
朱万化发布的朱家军改称“大明国防军”的命令是十月二十二日,此时这个命令刚刚到达,因为山东尚处于战争状态,暂时无法执行。山东组建第三师只能延后了,但是募兵的工作却是可以进行。因此,山东的部队还是原来的番号:威海民团,内部叫威海独立团;山东营,内部叫山东独立团;此外还有一个两个营编制的武警团级单位,在每个府驻有一个武警连。济南有两个武警连,这两个连这一次全部派出,分别加强北和西两个方向。
虽然武警编制中人数比较宽松,一般都是超编,但是一个连对于山东这种县城比较多的府,人数还是太少了。所以主要的县城才能轮到一个班驻扎,有的只能两个县城驻一个班。作为补救措施就是使用光通信连接各个县城(有一个两人通信小组加当地的雇员,定时联络),一旦有事可以及时通报,互相支援。而电报线路在山东只是连接到府城和电报线路途经的县城,绝大多数县城是没有电报的。
卢象升要路过的曹县和准备攻击的单县因为在山东的边界上,所以各有一个班的武警驻守。
这次朝廷出兵的基本情况,朱大典是是知道的。他的兵力部署是:
威海独立团驻威海不动,但是做好支援的准备。他们要派出特务会同驻在登州的电报通信班监视登州军的动向,朱大典估计有孙元化在登州,那里不会出问题。外面来的两路官军中,只有北路的关宁军比较强,从战场上下来的部队火气也会大一点,军纪又差,动手的可能性也要大。必要时威海的部队可以乘船出击北路官军的背后或者侧翼。因此威海需要预先准备足够的运输船只。
另外抽调黄海舰队的五艘铁甲炮艇配合十艘小木船,组成一个临时的内河船队,在黄河和运河上巡逻,作为水上机动力量封锁这两条水道,有这两条河流作为屏障,可保官军到不了济南。每只木船上放一个海军陆战队的六人战斗小组。这一段运河上只有济宁有一座桥,派一个卫所小旗(10人),和一个武警班驻守。济宁背靠兖州,那里有武警的一个连部。
驻地济南的山东营(山东独立团),它的一营到德州迎击官军的北路军,二营向西到定陶,迎击官军的西路军。三营驻济南做后备支援。另外团部直属的辎重连派出两个排,分别支援北路和西路的辎重运输。团属火炮没有动,估计也用不着很强的火力。
山东的迎敌部署完毕,就等待着官军的到达了。这场战争将是个什么后果?起码西路的战争有点怪异,不像打仗的样子。
---第196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