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大都督府的指令,第四团在广东也将采用长江沿岸的占领方式,那就是沿着航线驻军,剿匪,但是不废除旧官府,不建立自己的政权。
具体的做法就是沿途选择停靠码头,在建设码头的同时建军营,招收兵源组建武警部队。军营的驻军就是新组建的武警部队,每一支武警部队都有路上保卫和航道保卫的双重任务,因此武警是陆军、水军混编的。这种边组建边使用的部队,忠诚度不是很可靠的,因此他们的武器全部是冷兵器,包括水上巡逻的船只也是普通的民用人力船只。只有经过充分的训练、教育和时间的考验之后才能逐步的更换装备。
商铺、银行也会在军营的周边建立起来。为了保卫商铺,就要建立保安镖局,否则部队为商铺站岗就不伦不类了。商铺是百姓,武警是官军,哪有官军给百姓站岗的道理?
第四团进军的第一站就是香山县。
香山县就是现代的中山市,*是香山县人,为了纪念他,民国时期改香山县为“中山县”,后来升格为市。
香山县的县城不在西江沿岸,所以国防军也就不会进入县城,但是不管进不进县城,都要派出使者,到官衙拜访、送拜帖、说明情况,当然也有必要的警告。
他们在西江岸边选择一块地方,买下地皮,建设码头、军营、商铺等等。同时招募人员充实到各个机构之中,一切都按部就班的进行。
只要进入航道,只要有码头,立即就会遇到帮会,也正是因此,才需要部队保驾开路。国防军对帮会,算不上战斗,就是抓捕而已。为了震慑宵小,军事法庭的审判,苦役、关押,甚至枪毙都是有的。非如此国防军是站不住脚的,黑社会向来欺软怕硬,国防军不严厉打击,他们就会猖獗起来。
局面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的打开,国防军的强势也让当地的各种势力,包括官府,对于进驻的国防军有了新的认识:很强势!谁也惹不起!但是除了强力剿匪之外,国防军军纪严明,不但不扰民,还保护民众的利益,比官军可是强多了。虽然没有百姓的夹道欢迎,也没有反对拒绝的声音。他们就是建码头,开辟航路,也不多管闲事。当地的官府也从害怕不安到相安无事、和平共处。
国防军的大小客货船只,还有安装了机枪、火炮的快艇,也就跟随着进入了广东的江河。
国防海军在广东已经存在多年了,广东人对于国防军的各种机器动力的船只、舰艇并不陌生。不同的是,现在国防军首次进入了内陆、内河。
......
李定国的第四团采取稳步推进的策略,他们距离灵渠还很远,但是也要派出专家组提前到灵渠调查。国防军对灵渠的情况还是了解的,朱家对这条航路的利用也已经有多年了。早在九年前,朱家与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的玻璃橡胶贸易,就使用这条航路。
灵渠建在高海拔的山上,灵渠的水是引湘江上游之水,流入漓江的上游。江河的上游,水量自然就会贫乏,水量少,就不能行使大型船只,只有中小型的平底船,吃水浅的,才可以通过。湘江上游的水源,从根本上说,还是雨水。来自南洋的暖湿气流,吹到高海拔的南岭,为南岭带来了充沛的雨水,即便如此,相对的枯水季节还是有的。
我们的祖先还是很有办法。在灵渠的多个河段,设立了非常简易的闸口来解决枯水期船只通过艰难的问题。它是什么工作原理呢?
灵渠很狭窄,很多河段只能通过一条船,就是单行线,只有特别的地段,才能两船对行通过,这是水量少不得以而为之的结果。当水量太少,船只无法行走之时,利用狭窄的河道,建立用树枝即可拦挡的闸口,暂时拦截水流。拦截了一定的水量时,打开树枝的简易水坝,这一段河水就水量充足了,船只就可以通过。灵渠用这种特有的方式对付枯水期,保持航运畅通。这一系列的操作都有专人负责,当然也不会白出力,过往的船只是要付费的。
如果开通正常的航运,这种方式就耽搁时间了。针对这一情况,联省的工部农业司派出水利专家,跟随着部队,实地考察,按照朱万化给出的提示要点,给出解决的办法:就是在灵渠之上,湘江的上游择一地建立小型的水库,拦截一定的水量,在枯水期,只要保持每日航班通过时放水,定时维持航道通行即可,这就免去了那种麻烦的操作,降低了成本。上游的河道很窄,水量不大,很小的一个工程即可解决问题。哪怕夜间蓄水,日间放水也是够用的。
这种改造也要兼顾灵渠沿岸依此为生的人们,给他们以出路,同时也要辅助以部队的军力,也带有强制性,否则就会出乱子。
在此,我们还要用简单的文字介绍一下灵渠——这个使用了两千多年的水利工程,依此,了解一下我们祖先的奇思妙想。
南岭是分水岭,即河水要么向北,要么向南流去。没有贯通南北的河流,因此,南岭就断绝了南北的水道交通。
我们的先人利用湘江的这一段地势较高的地形,挖掘了灵渠通向不远处的漓江,灵渠全长二十多里,湘江向北在岳阳入洞庭湖、长江;而漓江则向南入西江,从澳门入海。这就贯通了南北的水道。
但是取湘江之水,还要保持湘江的航道,这就是学问了。
办法是在湘江上建一个阻挡(并非阻断的水坝)的挡水堰。水堰就是水位高了可以漫过去的低矮挡水坝,类似于现代的橡胶坝的作用,于是灵渠就得到了水源。
那么湘江哪一方如何行船呢?
挡水堰过去后,水道落差大,水流又很浅,无法行船。于是在对着灵渠的东方(灵渠是向西的),同样开凿一个水渠,绕上几个弯道使得落差平缓,水渠下方连接到湘江的河道。在挡水堰的作用下,湘江之水被两个人工水渠分流。
于是,湘江和漓江贯通了,这个工程只需要很少的维护,就可以一直利用下去。据考古学者考证,那一处关键的挡水堰还是两千年前的原建筑!它是建筑在沙滩河道上的,底部用经过防腐处理的木桩,横竖排列打入沙石中作为地基,上面砌筑石料而建成的。挡水堰的后面为了防止水流冲刷,使用片状的石料,倒呛刺的方向插入沙中,在水流冲击下它们会越插越深,从而滞留泥沙,保护挡水堰。由此可见我们祖先的智慧是多么的高超。
那些做豆腐渣工程的是不是要脸红一下啊?
灵渠和灵渠前后的湘江、漓江,都是上游的河道,水流太浅,不能行走大型的船只。如果为了通过灵渠,选择的船只过小,并且不能使用动力(水太浅,无法使用螺旋桨),那么这条航线的效率就会极大的降低了。为此,朱万化提出分段航运的方案,让他们研究实施。
分段的方案就是在漓江的桂林起,通过灵渠到湘江的零陵(也称作永州)的这一段,全长一百六七十里,使用没有机器动力的小型客货船只,其余的航段,使用蒸汽机动力的中型客货船。在零陵和桂林设转运码头,客人在这里换船,货物在这里重新装卸。
转运的码头上,规划好转运衔接的航班,准备旅客临时休息的客栈,装卸货物的码头,这种转运方式保证了九成以上的河段使用机器大船,可以极大地提高整个航运的效率。
为了快速的装卸货物,朱万化按照现代集装箱的理念,设计了便于小型船只装运的小型集装箱和配套的起吊转运设备,以提高货物转运的效率。
为此就要建造一批适合于灵渠使用的小型客货船只,和一批标准划一的集装箱,这种船只主要靠篙桨人力行驶,也包括拉纤,这也需要造船厂的技术人员到达现场,考察设计。
这种运输集装箱的小船,构造特殊,整个船只的构造就是为了适应集装箱,结构紧凑整齐,有专用的起吊设备,装卸迅速。每一支集装箱都有货单,上面标明了重量,按重量配置,这就保证了船只的前后左右的平衡。
......
广东的事情还需要时间,慢慢的演化,我们再看看北方。
位于开封的黄河隧道工程,在崇祯九年的七月提前复工了,目的就是利用今年大旱枯水期到来的早,提前开工了。因为时间充裕,又有了去年的基础和经验,所以今年预定的工程量更大,有五里之多,工程量大也就能够吸收更多的劳动力,赈济更多的饥民。
今年的大工程选择劳动力又有了新的条件,那就是家境贫寒,粮食短缺者优先录用,以便让官府开办的大工程救济更多的饥民。预计今年可以容纳三万劳工,加上他们的家属,黄河工程就等于赈济了十多万的灾民。这些灾民中还有一部分是来自山西、直隶的逃荒饥民,河南的这个做法也等于帮助这两个省救灾了。
新建的一段实验性的黄河隧道经受住了一个汛期的考验,朱万化曾经于汛期内亲自前往视察,遗憾的是今年黄河水量不大。但是河水毕竟从隧道上方通过,这个考验还是有效的。
问题也不是没有,隧道中发现了几处渗水点。朱万化告诉章世照:工程复工后,要把所有的渗水点挖掘开,堵漏修复,更重要的是查找原因,仔细地分析,作为今后施工的依据。如果不是技术原因,而是人为的疏忽,一定要严厉惩罚,公开处理,以儆效尤。
黄河的河道很宽,施工之前先要把主河道引导到不施工的地段,使得施工的区域全部干枯,便于施工。
七月初十,工程浩大的黄河隧道二期工程,在彩旗飞扬锣鼓喧天中复工了。
---第431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