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强国梦 > 卷七:巍巍中第548章 特区(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卷七:巍巍中第548章 特区(二)

纪元2191年,崇祯十三年正月二十八日,中华的使者孙和京到南京劝降。

孙和京是内阁的礼部尚书,外交是礼部的职责,所以他就被推举为出使南京的使者了。

对于开封方面派出使者劝降,朝廷一方是可以猜测到的,但是劝降的内容他们绝对猜测不到。

崇祯是在一处偏殿接见开封使者的,在场的官员不多,都是朝廷重臣。崇祯也不愿意参加的人太多,这不是什么光彩的好事情,此外,有一些御史言官,他们说话不计后果,只为博得个人名誉,他们的言行容易搅乱正事。

开封的使者三人,正使是孙和京。这三人上殿对崇祯行了叩拜礼,口称“万岁”,也是给足了崇祯的面子。但是有的大臣尚不知足,也有点不知轻重。户部尚书李待问就斥责道:“朝见天子应该行三跪九叩之礼,尔等如此行事有藐视圣上之罪,难道要羞辱朝廷吗?”

李尚书有斥责之言,可没敢说‘赶出去’一类的话。他只是想抖一抖朝廷的威风,给使者一个下马威,并不想把事情搅黄了。

孙和京说道:“我乃中华帝国天朝使臣。方才的叩拜之礼是因为我等也曾经是大明的子民,叩拜昔日之主。正所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我等奉中国天子之名出使,依李尚书之言,如何行礼为当呢?”

杨嗣昌赶紧出来打圆场,他说道:“陛下,各位同僚,还是办正事为要,礼仪之事容以后再议。请问孙使臣此来何事?可有书信?”

孙和京拿出书信,这是内阁会议定稿,加盖了中国皇帝玉玺的国书。国书中条款分明,但是有一些还是要解释的,这就是使节的作用了。

要求中最重要的就是崇祯退位,这是很显然的,一个国家怎么能两个皇帝共存?

国书由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亲手递给崇祯皇帝,朝堂上一片宁静,崇祯看着开封的国书,脸色铁青,很难看。如果不是在朝堂之上,他极有可能把这份国书摔倒地上。

众臣子能猜到这就是劝降的书信,条件不过是投降后的安排。按照历史的惯例,亡国之君不过给个王爷的名义,实际上能不能安全的活着还很难说。现在崇祯属下之地还有数省,并且大多是富庶的鱼米之乡,手上还有几十万的军队,并不是光杆司令,所以这次的谈判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成功的希望渺茫。

当然接下来就是打,先礼后兵嘛!劝降不成就要打,打出个结果来再谈,历史上这种事屡见不鲜。

如果说有一线希望的话,那就是粮荒,现在到了春季,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眼见得各处都出现了旱情,很多地方都无法播种,一直寄予希望的夏收可就难说了。

以往的灾荒受灾的都是农民,农村的饥民流动,涌向城市。这一次的粮荒是城里人断了粮,城里的饥民向乡下流动,以求获得一口吃食。因为农民们手中毕竟还有少许的粮食。

在粮荒的逼迫之下,官府的粮仓不得不打开了,在大小的城镇舍粥,前来喝粥的都是城市的居民,其中不乏衣冠楚楚的士绅,这可是难得一见的奇异景色。

如果议和成功,严重的粮荒可以立即得到解决,开封方面的粮食可是大大的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他们还是不甚明白,开封的粮食是从那里来的?总不会是天上掉馅饼吧?

在众人胡思乱想的时候,皇帝终于看完了国书,皇帝示意曹化淳交给众人传阅。从杨嗣昌开始,三五成群的臣子们开始观看,国书很长,一共五页纸,于是就一页一页的传阅。

终于大臣们都看完了,他们也看呆了,还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投降条件!出乎所有人的意外!

这个特别的条件就是——特区!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名词。

简单一句话,皇帝只要退位,还可以当国王,依然掌控现有的省份,并且安全更有保证了,因为与花皮停战了。可是还有一条:十年不变!但是不能永远不变,特区只有十年的寿命!

臣子们感到新鲜,都想问一问,可是有碍于礼仪,都不敢开口。

在这种情况下,孙和京开口说话了,他说道:“皇帝陛下,可容我解释一下么?”

皇帝还是铁青着脸,没有说话,杨嗣昌说话了,他说:“孙使臣有话请讲。”

他这是代替皇帝说话,崇祯皇帝不便表示,如果皇帝对于投降条件有兴趣,那不是表示愿意投降吗?皇帝的难处臣子要担当。

孙和京说道:“我中华治下之行省有三种形态,也可以说制度稍有不同。第一种是有完善的议会制度之行省,完全按照宪法执行宪政,他们初期都有十五年的训政期,训政的意思就是在督军的监督之下,按照宪法,执行宪政,督军就是宪政的保证。训政期满,就是完全的宪政省份了,督军就失去了对于该省的权利。因此,我中华全部省份脱离训政之日,就是废除督军之时,就是说在我中华,督军职务的存在是暂时的。”

朝堂上一片哗然,朱万化让出皇帝之位,他的督军也不长远,这是他们万万想不到的。这朱万化不就是圣人再世了吗?圣人也没有这么高尚吧?相比之下,大明的皇帝就......

有的大臣们也在心里比较,崇祯如果答应退位,与朱万化也就是初一、十五的差别,崇祯干十年下班,朱万化干十五年也是下课,他们两人算是扯平了。

孙和京继续说道:“第二种省份是还没有建立议会的,它们叫做自治省,这样的省份从最北边的滨海省算起总共有十三个。”

朝堂上又是一片嘁嘁喳喳的议论之声,没有花皮的时候,大明朝廷的行省算上辽东、交口才十七个(辽东、北直隶、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广、南直隶、江西、福建、交口),开封方面自治省就是十三个!中华日报他们都看,也大概的知道,但是毕竟搞不明白,这些省都在那里?有多大?有什么物产?

户部尚书李待问来了兴趣,他不顾礼仪插话问道:“孙使臣,有那么多省吗?都有那个?人口物产如何?”

那个意思就是说:你别吹牛!

户部就是管钱粮的,他当然关心这些事情。

孙和京微微一笑,说道:“这是题外话了,不过李尚书问了,我总要回答,否则就是虚言说谎了。

训政的十一个省是: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浙江、台湾。这些省各位都知道,我要说明的是东北三省乃是我中华的大粮仓,这三省的粮食产量相当于江南之地的总和。台湾也不少出产粮食,但是它主要是我中华的工业基地,大部分工业产品都产自台湾。

十三个自治省我一个一个的数一数:第一个是滨海,海参崴各位都知道吧,那是他的首府。该省是个地广人稀之地,地域太大了,用中原的大省湖广来比,三个湖广也没有它大,目前人口四十万,物产主要是木材、海产品、和粮食。他的木材细密坚实,是上等材料,产量占我中华的三成,现在市场上的方木、木板等成型木材,多数是产于滨海的。它的粮食产量受到人口少,人力少的制约,但是其产量也不低,相当于江西、广东这样的省份。第二个是兴安省,就是苏武牧羊的那个地方,首府是赤塔城,它与滨海类似,也是地广人稀之地,受到交通的限制它无法大量的开采木材。第三,外蒙古和漠北合并为外蒙古省,这地方各位都熟悉我就不说了。第四是热河省,就是科尔沁蒙古,这里的一部分蒙古人随清国人走了,祖大寿就带着关宁军过去接收了该地,现在的巡抚是祖大寿。第五、六、七是察哈尔、绥远、准格尔这三个省,他们都是收复的蒙古草原,这些各位也是知道的。第八是西疆省,就是唐代诗人李白出生的那个地方,汉代的伊犁将军府(管理整个西域)也在那里。它是大西北的江南,也是鱼米之乡了,收复它的是当初的乱民首领号称“曹操”的罗汝才,他也是现在的巡抚。从滨海到西疆,这些西北地广人稀之地,其主要的价值还在于矿产,我中华矿产的九成都在那里了。按我们督军大人的话说:这是留给子孙后代的财富,现在还都没有开采。

.第九、十、十一是青海、西康、西藏,这是藏族人生活的地方,收复西康、西藏的也是乱民首领,就是号称“老回回”的马守应,他现在是康藏巡抚,治理西康、西藏两省。”

朝堂上的大臣们有知道的也有不甚清楚的,他们都在惊异,当初的乱民祸害,现在也被用上了,成了封疆大吏。

孙和京继续说:“第十二是康南省,那里原本是藏人的季节牧场,在赵率教巡抚的扩张之下,它一直向南伸延到了印度洋,就是郑和下西洋的到过的那个地方。这个康南省不得了,它的平原地带河网纵横,一年三熟,其地域大小相当于长江中下游的总和,其稻米产量至少是江南的两倍。最后一个,第十三个是三金省,因为它是金瓯、金兰湾、金边组成的,所以称为三金。它就是原交口省的南部地区,这里也是一年三熟的粮食产地。

这就是我中华现在治下的二十四个省。此外还有新加坡、安岛、锡兰府、波斯湾等海外领土,将来打算建一个海外行省。”

孙和京的这一番解说,可是让大明的官员们开了眼界:原来中华有这么大!难怪他们的粮食那么多,都是产粮的好地方啊!当初的大明怎么就没有看到这些呢?不过话说回来了,没有强大的军队能收复这么多的好地方吗?不过这些大臣们看看崇祯那冷冷的脸色,谁也没敢吱声。

孙和京继续说道:“刚才说了一些题外话,这也是李尚书发问的结果。现在我接着说自治省:自治是有年限的,以五年为限,在五年之内必须建立完善议会,然后进入训政,最终也要成为宪政省。

.第三种省份就是特区了。特区就是存在一个本地的政权,不完全执行中华之宪法。它可以有国王、有限的军队、有自己的局部律法、自己征税等等。但是它又不是独立的政权,也不是属国,只能是中华帝国之一部分,国防军要有军队进驻,以维持国家的统一。更重要的是,它必须做出计划,逐年的改变自己向宪政靠近,并且以十年为期,要转变为自治省。也就是取消国王和局部政权,由中华帝国任命官员,最后也是要遵守宪法,执行宪政的。

大明若是取消帝制,皇帝退位,就可以沿用此办法,作为中华帝国内部的一个特区,并且暂时可以继续称王,维持原律法,对原所属各省统治管理。”

特区的办法,大明朝廷能接受吗?且听下回分解。

---第548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