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万文到忠勇武功庙上香之举,却引来了一场轩然大波。
第二天夜里,忠勇武功庙就失火了,庙宇被浇了油的干柴引燃,大火把庙宇的主建筑烧成了废墟。
还没等破案,东京的街头就出现了揭帖,说:忠勇武功庙里供奉的是屠杀东瀛人的杀人犯、是屠夫!中华帝国的使者“参拜”杀人犯是对东瀛遗民的侮辱!强烈要求中华帝国辨明真想,令清国王室向东瀛遗民道歉!
“揭帖”就是贴在街头的小招贴,或者叫做大字报。
这是日本遗民的一次民族情绪的爆发。
忠勇武功庙已经存在了多年,为什么朱万文的“参拜”会引发这个强烈的爆发呢?
在古代,中国周边地区的国家,不管是不是中国的属国,都把中国当做天朝大国。就像小民对待官府一样,他们有冤屈的时候,总是希望中国来为他主持公道,替他伸冤。这种思想有时不明显,或者说不自觉,潜在的,但是,事到临头这个想法就会很强烈。
清国在占领日本的过程中对日本人的杀戮是很残酷的,这种民族仇恨也就深入到了日本遗民的骨髓之中,他们表面的恭顺服帖,也不能泯灭仇恨的怒火。
忠勇武功庙是清国统治民族——满族人,悼念英雄烈士之地,也就成了日本遗民仇恨的象征点。
上国使臣朱万文的参拜,就成了引爆仇恨的*。
“反对参拜!”
“忠勇武功庙祭祀的是杀人犯!坚决拆除忠勇武功庙!”
“要求中华帝国辨明是非,停止参拜!”
“......”
这种揭帖充斥了东京的大街小巷。
清国的官府当然不会放任不管,他们破案的手段也简单:看着谁不顺眼,抓起来就审问,杀人也很随便。
平时动不动的就找借口杀人,现在有送上门的借口哪能放过?这种屠杀往往是家族性的,地域性的。因为,减少东瀛后裔的人口是清国的国策,他们宁可错杀一千也不能放过一个。
应该感叹日本人的顽强精神,在残酷的镇压之下,还是有一些亡命之徒跳了出来,搞暗杀、放火。一些孤单的满族人(女真族、蒙古族、也有汉族,他们现在统称为满族)甚至全家被杀。
这一下彻底的激怒了清国统治者,他们终于下达了屠城的命令!
这里可是清王国的都城啊!人口密集,至少几十万人口。
由于清国一贯的降低东瀛人口比例的政策,在清国全国的人口中,东瀛人的后裔已经不足半数,东京地区是清国的权利中心,这里的东瀛后裔的比例更小。但是哪怕只有两成也是几万人甚至能达到十万!
要说顾虑,他们该是有一些,清国找了个借口把中华帝国的使团送到了福冈,福冈在南满岛上(九州岛),那里是黄海舰队的基地。世子豪格带几名大臣,也陪同到达到福冈,与上国使臣继续未完成的谈判。
清国上层的鞑子本性暴露了出来,他们从东京地区开始,实行屠城政策,并且有蔓延之势,只要户籍中注明是原住民的,不问青红皂白,就是杀!这一杀就血流成河了。在东京地区能够存活下来的日本人后裔就是极个别的了,可能有特别的获得了主子欢心的、极忠诚的奴才,能幸运地被主子保护下来。
个别的东瀛要犯也会被监押到刑场,明证法典,砍头示众,更多的是剐刑。这些人犯得到了最后的表演机会,他们高呼反清口号,喊大日本万岁!抗清义勇军的歌曲也唱了出来:
“九一八,
九一八,
在那个悲惨的日子里,
我离开了家乡。
那里有我的爹娘,
还有漫山遍野的稻米花香。
......”
歌曲甚是凄凉感人!
据事后保守的估算,这一次东京大屠杀,杀掉的日本人超过了五万。不过没有谁为它定性为“东京大屠杀”或者“东京惨案”之类的。因为那个时候信息传播手段有限,知道的人不多。另外,在古代,类似的屠杀太多了。特别是西方人,在现代他们是喊人权口号最响亮的。但是现在,他们对于殖民地的手段表现得更加残忍,否则也不会有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的灭绝了!一个种族(包括了很多的印第安人的民族)的灭绝,那要杀多少人?要持续杀戮多长的时间,才能做到啊?
......
中华帝国使者的船队离开了清国,于四月十八日,到达了琉球王都首里码头。
琉球王国的人口实在是太少了,全国不过几万人。现在有中国的国防军陆军一个营和一个东海舰队的分舰队驻军琉球,来保护它,否则,单靠他自己,军队都建不起来。
琉球国只有一支两百多人的王室卫队,这两百军人就是王国全部的正规军了,他们驻守首里,这个卫队的名称叫做‘库理’。除此之外还有一支民兵性质的军队数千人。所以说琉球就是一个没有武装的国家,日本来了两千人,就把琉球国王抓走了。
由于国防军的占领,汉语与琉球本国语言同时被规定为官方语言,中华日报也在琉球发行,所以现在汉语客观上成为了琉球的第一语言。琉球的官员士绅都受过良好的汉文化教育,都懂汉语。在明初,大明曾经派出福建的一批工匠到琉球,这就是历史上称之为‘三十六姓’的一批汉人。所有这些都创造了良好的汉语条件。
其实琉球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它与日语为同一个语系,他们的文字也是使用日语的片假名,但是不是日语。
现在,在大中华的影响之下,琉球语言正在走向灭亡。
除了正常的农耕渔猎之外,琉球的支柱产业就是转口贸易。这是地理位置决定的。日本与中国江南地区,与南洋地区的贸易,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经过琉球转口的,海关(当时叫做市舶司)的关税就是琉球的主要财源。
一个没有武力的国家,靠海关收入来维持国民经济,的确太不靠谱,难怪它最终还是灭国了。
琉球王宫还有一大怪,那就是主建筑都朝西,而不是朝南。这个我们以前说过,是他们崇拜中国(大陆在西边),甘愿做中国的属国而为。
琉球国王尚丰表现的更加恭敬,他亲自到码头上迎接天朝的使臣。
琉球国家不大,人口不多,可是码头却很开阔,码头上的装卸设施、仓库建筑都很齐全,不愧是个依靠贸易的国度。琉球没有为了迎接贵客而驱逐百姓,所以码头上很热闹。
朱万文看到,琉球人的服饰打扮与汉人无异,所以完全没有异国他乡的感觉。
册封属国的过程都差不多,不过是国家场景不同,因此,册封、接见、赠送礼品、设宴招待,就不必细说了。
琉球国家小,会谈由国王亲自参加。
国王尚丰的第一个要求就让朱万文感到意外和震惊。
琉球的要求是:引用中华帝国宪法规定的特区办法,申请加入中华帝国!
朱万文是议会的议长,对于这种申请的条件、手续、过程是再熟悉不过了,此事也用不着请示,他自己就可以做主。至于申请能否被批准,中华帝国能否接受,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所以朱万文当场就答应下来,并且把申请的要点都一一的指导他们。
与此相比,其他的谈判就索然无味了。
琉球为什么会主动要求回归呢?尚丰难道国王当腻了?他不知道掌权的滋味吗?
这是琉球国的现实决定的,他的国家太小,人口太少,随着航海技术的提高,大海已经不是国家安全的保障了,他随时都可能被别人吞并,尚丰自己就做过俘虏,还是被国防军救回来的。琉球王国是被打怕了,一个没有军队的国家能不怕吗?
原本的历史上,琉球就曾经要求归顺大明,只是大明正处于外族入侵,内乱不断,自顾不暇,那里有精力管海外的事情?
琉球回归的消息传到了开封,朱万化可是明白琉球的价值。他对朱大典说道:“一般情况下我不大赞同接受属国加入中华帝国,但是对于琉球我还是欢迎的,不知父亲怎么看?”
朱大典说道:“万化,你对清国的担心我们都知道,琉球是清国的近邻,如果我们在琉球北部的种子岛部署一支部队,它距离清国的南满岛(九州岛)才一百多里,对于防范清国是极有利的,在加上我们的库页岛,则形成了对于清国的南北夹击。这样一来,清国就不敢轻举妄动了。你赞同接受琉球是不是这个原因呢?”
朱万化说道:“父亲说的对,琉球从附属国转变为我中华的本土,对于防卫的安排会很方便,的确有利于防范清国的不轨行为。这是我赞同琉球回归的一个理由,但是还不仅仅如此。请父亲看看这幅地图。”
朱万化站起身来,指着悬挂于墙上的地图继续说道:“从朝鲜、清国向南看,直到台湾,琉球这一串岛屿就像一条链子。如果这条链子在我中华的手中,那么东海、黄海就是我中华帝国的内海,这一片辽阔的海域就属于我中华帝国了。琉球既是这片海域的守护防线,同时也是我中华帝国向外出击的出发地。
假如琉球在敌方的手中,首先东海就不是我们的内海了,更重要的是,如果敌人的海军与我们力量相当,就可以吧我中华帝国的东海舰队、黄海舰队关在里面,成了只能看家的看门狗,而不能走向广阔的大洋。
这就是琉球国这一条链子的重要作用。
还有,大海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一点也不比大陆的土地逊色,这一点现在看不出来,是因为人们的能力还有限。等到我们的子孙后代有能力获取大海里的资源之时,东海黄海那可是我中华帝国的宝库啊!
所以说,琉球现在看似就是大海上的几个小岛,无关轻重,但是,若干年之后它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为过!
目前琉球的回归还有一个便利,就是他的人口很少,极容易同化控制。相比之下,清国如果要求回归,那众多的东瀛后裔如何处理?所以我们可以毫不犹豫的同意接受琉球,却不容易接收清国。”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555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