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抗日之铁血使命 > 第1445章 东北挺进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日本国内政局动荡的这段时间,对于李国耀等人来说可是难得的休整时间。

由于国内情况不明,再加上精锐部队陆续接到调令被调离,冈村宁次手里可用的兵力越来越少,不得不通过大量的扩编伪军来维护地区治安。

在此期间,冈村宁次虽然多次想要收复张家口,但是计划修改了无数次,但是每一次都没办法实施。

相比而言,李国耀在张家口战役结束后一直表现的很安稳,既没有向晋中推进,也没有出兵北平的意思,好像这支部队一下子“从良”了。

李国耀所部真的“改邪归正”不和小鬼子作对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了,之所以在将近三个月的时间里没有继续发动新的战役,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之前的战斗部队损失太大,前前后后一万五六的伤亡,而且死伤的还都是精锐的野战部队,这让暂九军有点伤筋动骨了,所以这段时间李国耀一支命令部队休整训练舔伤口。

当然了,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李国耀为部队挺进东北做准备。

毕竟是要远离现在的作战区域,深入一个陌生的,且敌人力量更加强大的地区作战,一些都要小心谨慎。

一个不慎,很可能就要全军覆没啊!

所以,在大战结束后,李国耀就开始从全军范围内开始挑选部队,优先挑选那些东北籍或者是会说东北话的。

其次是那些耐寒耐冻吃得惯东北米面的,还有就是能骑的了战马的。

经过一个多月的选拔,一万五千多精锐被挑选了出来,而后这些部队都按照一千人一个大队的编制派往锡林浩特集中训练,而后交由鲁大山等人经东部草原派往东北地区。

加上之前调过去的部队,截止九月底,暂九军共往东北派遣了26个骑兵大队、18个机枪中队、10个炮兵中队、8个特战中队、2个医疗中队、7个电讯小队,合计兵员人。

这些部队分布在赤峰、通辽以及白城一线,暂时都由骑兵集团副司令陈建中统一指挥。

当然了,这么多的精锐部队调往东北,李国耀也放心不下,在经过慎重考虑之后,李国耀决定将西线战场的事情暂时放下,亲自主持东线的情况。

既然要亲自到东北主持大局,你们就必须安排好后方。

经过一番商量之后,李国耀决定将暂九军的高层一分为二,设立两套班子,一套班子继续掌管暂九军,另一套班子则是负责组建和指挥东北挺进军。

原本王战海和徐虎都想到东北,但是最后却都被李国耀制止了,经过一番商量之后,最后决定由李国耀、马德胜带领部分高级军官和参谋前往东北地区,而徐虎则是和王战海带领其他人继续留张家口、大同一线。

这样做一方面当然是出于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想法,另外一个考虑就是以后对东北地区作战的指挥问题。

众所周知,战场上的事情那是瞬息万变,谁也说不准,所以就近指挥是很有必要的。

虽然这样做要冒一定的风险,但是却可以把握和了解战场形势,有助于部队的作战。

而且关东军不是一般的敌人,眼下暂九军虽说几万精锐挺进东北,但是与上百万关东军相比,完全不是同一等级的对手,所以放任部队就这样进入敌人的核心统治区,李国耀真心不放心。

所以利用这段时间李国耀将所部的指挥问题重新进行了梳理和划分,经过划分,暂九军一分为二,177师、194师以及暂九师各部队继续留在张大地区,但是这些部队中一半的兵力将会逐渐迁往东北。

此外,部队一半以上的军官和技术兵种也被分离了出来,将会在未来的几个月内向东北挺进。

至于冀南一线的部队则是奉命北上,全部撤到张家口,至此,暂九军只保留张家口以西,大同以北以及归绥以东的这片区域。

至于在东北地区部队能打下多大的地盘,那就看李国耀自己的能力了。

1943年9月30日,李国耀在大同见到了阔别两年之久的妻子云丽莎,也见到了已经一岁半的儿子。

李国耀的儿子没有取大名,眼下只有一个小名,云丽莎给起的,叫石头。

两世为人,但是当父亲还是第一次,可把李国耀给乐坏了。

在部队没有开拔的这段时间,李国耀大半的时间都是和儿子在一起,即便是办公的时候也喜欢带上儿子。

但这样的天伦之乐也仅仅只是维持了半个月不到,10月15日,李国耀带着三千精锐,从锡林浩特出发,直奔东北。

经过半个多月的疾驰,部队途径霍林郭勒、阿力德尔、大石寨、科右前旗、乌兰浩特,最后抵达了白城附近。

此时,距离第一批部队抵达东北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小半年了。

在这半年内,在顾鸣塘、徐子玉等人的指挥下,东北挺进军已经在乌兰浩特、通辽、赤峰一线站稳了脚跟。

当然了,他们眼下可不敢打出暂九军的名头,也不敢将李国耀这尊大神抬出来,部队都是以东北抗联或者是义勇军的名义活动。

为了不引起小鬼子的注意,东北挺进军眼下一直活跃在乡下以及山林之间,并没有像在关内一样攻城掠地,占领大型城镇。

没办法,相比于关东军这样的庞然大物,东北挺进军区区几万人的规模还是太少了,根本就经不起关东军的主力围剿。

反倒是千余人甚至于几百人的小部队活动,不但可以打击日伪军,而且还不会让关东军司令部大动干戈。

这也是李国耀从一开始就制定的发展战略,在没有足够的实力之前,最好还是不要太招摇,更不能打出暂九军或者是他李国耀的名头,不然的话,必然会引起小鬼子的重视。

小鬼子干坏事儿的时候都懂得“开枪的不要,悄悄的进村”,这道理李国耀又怎么不清楚。

所以他要求各部队在东北地区活动的时候都以抗联或者是义勇军的身份进行,尤其是后者。

倒不是说义勇军有多厉害,也不是说多有凝聚力,而是这样的部队在东北地区太常见了,就像是大山里的山石一样,随处可见。

想当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地区最英勇的人不是张少帅的东北军,也不是各地的警备部队,反倒是这些由散兵游勇以及土匪农民组成的义勇军独树一帜,成了东北抗日的主力。

眼下历经十几度春秋,随着历史镜头的推远,当年日本人炮轰北大营已经成了一个遥远事件的标识。

但是,对于当时的中国东北人而言,苦难才刚刚开始。

自那开始日军大军进攻东北,东北军在没有抵抗的情况下撤往关内,大批东北人为了避开日军的淫威,流落到关内,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他们悲凉的处境和心中的愤懑。

而留在家乡的东北人,脖子上架着日军的刺刀,眼看着父母兄弟被杀戮,妻女姐妹被**,父老乡亲被残害。

老百姓难以理解的是,自己的政府,为什么命令军队不去抵抗凶残的日军,为什么不保护他们,反而像丧家之犬一样逃了。

想不明白归想不明白,但他们清楚,想要不做亡国奴只能自救,而他们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义勇。

于是,乱世豪杰起四方,救国军、自卫军、反日总队等各种抗日武装风起云涌。政府军不抗日,民众就自发地组成了义勇军。

ps:身体出了问题,早晨去医院检查了一番,晚上才回来。检查结果是劳累过度,虽说问题不大,但是需要一段时间休养。

多余的话也不说了,慢慢来吧,反正本书已经快要完本了,按照大纲,干翻关东军解放东北也就完事儿了,作者君今年保证速度吧!

至于有些读者说搬运背景资料,这作者君不否认,但是抗战文儿就是这样,尤其到了后期,必须将背景写好,不然的话根本不可能做到正常完美完本儿。

另外求一下月票,带病码字,老沧可能不是唯一一个,但是也足以说明老沧的敬业,为了这份敬业也值得大家投一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