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如此,为何我非曹孙刘,而作荀、张、诸葛乎?
朱平安听了徐渭这一句反问,看到他眼睛里不息的光,就知道自己今日注定是无功而返了。
徐渭是骄傲的,他想要做曹操、孙权、刘备这样的人主,而非荀彧、张昭、诸葛亮这样的辅佐幕僚,换句话说,徐渭还是想要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以实现他的人生理想和抱负,不想成为他人的幕僚师爷,不想做个打工人。
朱平安一开始很失望,不过很快就释然了,想明白了,这就是徐渭啊,这个时期的徐渭就是如此。根据历史记载,徐渭一直坚持这个仕途观,屡次参加科举考试,虽然一直失败,但屡败屡战,一直到嘉靖三十七年,屡次科举失败的他才向现实妥协,做了时任浙闽总督胡宗宪的幕僚。
现在才嘉靖三十一年,距离嘉靖三十七年,还有好长时间呢,还不是时候。
现在的徐渭,一身傲骨,自信一生不弱于人,如何能接受做人幕僚仰人鼻息呢?!
只有再经历几年社会的蹂躏毒打,徐渭才会成长成历史上那个奇才徐渭。如果现在硬把徐渭带走的话,打断了他的成长轨迹,或许他就不是徐渭了。
那就让他如历史一般成长吧,自己已经比胡宗宪提前了六年了,这段时间以来自己屡次三番前来拜访,相信徐渭也看到自己的诚意了,等到徐渭可以接受幕僚之职的时候,相信自己一定是徐渭的第一选择。
虽然历史上徐渭做了胡宗宪的幕僚,但是根据历史记载,徐渭也不是那么情愿,他是很纠结的,犹豫了很久,迫于现实才做了胡宗宪的幕僚。徐渭是坚定的反严派,他对严嵩很是反感。前年的时候?北虏俺答率军兵围京城?在皇城根下纵兵掳掠,制造了历史上的“庚戌之变”。徐渭听闻消息后?得知严嵩的所作所为?异常愤怒,写下了大名鼎鼎的《今日歌》(琉球佩刀光照水?三年不磨绣花紫。换钱解向市中悬,我贵彼贱无人市......)、《二马诗》等诗歌?痛骂严嵩奸臣尸位素餐、误国误民。“庚戌之变”后不几日?沈炼一封请诛贼嵩的十罪疏横空出世,继而不出意外的惨遭严嵩党羽报复,生命危在旦夕。这也是自己亲自见证的,当时自己借面圣的机会?以一句沈炼以死求名的明贬实救的话?熄灭了嘉靖帝杀沈炼的心,将沈炼发配塞外。这沈炼跟徐渭是亲戚加好友,同为“越中十子”,而且据传沈炼还是徐渭的表姐夫。沈炼弹劾严嵩误国,反造报复?被发配塞外,徐渭更是感同身受?对严嵩更是仇恨。
胡宗宪呢,胡宗宪现在是七品巡按御史?按照历史记载,他很快就会搭上赵文华的关系?继而成为严嵩的心腹大将?然后走上飞黄腾达之路。他身上有着洗刷不掉的严嵩党羽的烙印?是人尽皆知的严党成员。
徐渭仇恨严嵩,胡宗宪又是严嵩的心腹,你说徐渭如何能情愿的成为胡宗宪的幕僚呢。
他们之所以能走在一起,一方面是现实,另一方面则是剿灭倭寇的共同目标。
自己呢。自己被贬靖南,便是因为给杨继盛弹劾严嵩的五奸十大罪疏提了修改意见,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弹劾严嵩,与严党作对,才被贬靖南。在这个立场上,杨继盛和自己是一致的,比胡宗宪具有天然优势。
至于剿灭倭寇,这也是自己当前的重心和目标。自己方才请徐渭出山相助,便是以“扫除倭寇,为国尽忠,为民请命”为由的。
所以,若是徐渭经历社会毒打后,向现实妥协,接受做幕僚时,自己肯定是第一选择。
想到这,朱平安微笑着拎起酒壶给徐渭和自己各斟了一杯酒,微笑着端起酒杯敬向徐渭,“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徐兄鹏才,扶摇而上,指日可待。徐兄方才所言甚是,是平安唐突了,自罚一杯,还望徐兄勿怪。”
“啧啧,朱平安你真是太招人恨了......”徐渭端起酒杯,忽然来了一句。
“呃,徐兄此言何意?”朱平安不由怔了一下,不明徐渭此言何意。
刘牧、刘大刀两人顿时对徐渭怒目而视,尤其是刘大刀,若不是刘牧拉着,这家伙都得爆发。
“呵呵,你这家伙长的不咋地,可是为人没得说,让我想发个脾气都没得理由。”
徐渭耸了耸肩,勾起唇角戏谑道。
呃,原来是夸我家公子人品好啊,刘牧和刘大刀反应了过来,收回了怒目。
朱平安闻言,禁不住苦笑不得,再次举杯道,“这杯酒祝徐兄心想事成,金榜题名,蟾宫折桂。”
“呵呵,金榜题名,蟾宫折桂,好,借你吉言。”徐渭举杯一饮而尽。
一杯酒下肚,徐渭抹了下下巴,一张大肥脸笑眯眯,冲朱平安挤了挤小眼睛,“方才可是你祝我心想事成、金榜题名的,若是我没能心想事成金榜题名,你可要负责。”
卧槽!你这死胖子也太不要脸了吧,我家公子好意祝你心想事成,你竟然这都能赖上我家公子,竟然不要脸的说什么没能金榜题名,还要我家公子负责!我呸,我还没见过像你这样不要脸的人!刘大刀又要忍不住了。
刘牧及时踩了他一脚,将他的火踩灭了。
和刘大刀不同,朱平安听了徐渭不要脸的话,却是大喜过望,欣然点头,唯恐徐渭反悔似的连声表态道,“徐兄所言极是甚是,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话负责,平安自然要为自己的话负责,祝福自然也概莫能外。平安必会为徐兄负责到底,我府上的大门永远对徐兄敞开,徐兄若来讨债,平安必会倒履相迎,朝夕请教,奉为贵宾,不敢约束徐兄分毫......”
“呵呵,我可希望这一天永远也不要来。”徐渭耸了耸肩膀,呵呵了一声。
“自然,自然。”朱平安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