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哥,我跟你说,昨天梅六可是路过被我家人发现,没准他就回来报复,去我家可是增加抓住人的机会啊!”沐泽说道。
“废话,要不是这样你觉得我会派人去?”刘柏彤没好气的说道。
“好吧,好吧,咱们走吧。”沐泽说道。
两个人出了房间,就看见步凡已经带着人等在那里了。
算上步凡一共十一个人,一个个都是气宇不凡,精明强干,年纪也都不大,穿的也都是便装。
“恩,不错,看着都是挺厉害,龙四,你带他们回去,我跟刘总捕头去听书了。”沐泽说道。
“是。”出门沐泽还是带着龙三龙四,韩博也不管沐泽,在家保护韩静那。龙涛等人还在养伤,不过大白天倒是也没事。
沐泽和刘柏彤溜溜哒哒的也就来到了璧月说道街口茶馆。
曲艺的发展,到了明朝倒是有说书这一行业,甚至还有明末书坛四将,吴逸、张樵、陈思,另外还有一位号称“柳麻子”的柳敬亭。
一开始这个行业也叫评话,是因为元朝开始那些话本之类的空前发展,说书的也随之发展,别人不说,就说这柳敬亭,就是一号人物。
柳敬亭,原名曹永昌,名敬亭,号逢春,因“面多麻”,外号“柳麻子”。
柳敬亭,说书生涯六十载,南达绍兴,西至武昌,北到北京,红遍了大半个中国。他最拿手的长篇选段,比如《水浒传》、《隋唐演义》、《两汉演义》等等。另外,有《柳下说书》百余篇传世。明朝文人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记载:“(柳敬亭)一日说书一回,定价一两。十日前,先送书帕下定,常不得空。”
可以说是比较出名的前辈了。
在南方,类似的表演形式叫评话,尤其是南京评话,南京评话又称“讲评词”、“南京评词”、“说书”,是用南京方言说讲的评话,流行于南京及其周边地区。
到了北方,又叫评书了,评书起源于东周时期,周庄王是评书的祖师爷。但这只是一个传说。
唐代出现了一种曲艺艺术和评书的表演方式相似,这种曲艺形式称为:“说话”。到宋代中兴时期。最初是说评佛教典集。可以说是代代发展,代代革新。
所以说在南京这沐泽觉得肯定有一两个好说书人,虽然现在不是沐泽上辈子的明朝,但是发展差不多,定然能找两个好的说书人。
上回朱翊铎为了庆祝海军得胜,就找了四个说书人,给老百姓讲官军剿灭海贼的事情,但是沐泽有些不太满意,那些人讲的太生硬了,表演不够生动。
当然,这里面也有创作仓促,时间紧促的原因,但是沐泽想的是真的找几个好的说书人,把整个海军的故事都给讲一遍,尤其是突出朱翊铎的光辉形象。
有些时候,这些评书要比书籍还要厉害,识字的人才有多少,听书可不要这些,花上两个大子就能听一下午的书,可要比看看不懂的书来的轻松。
在茶馆里,喝着茶,吃着点心,听着说书人的故事,可以说是一种生活乐趣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