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其他人都回去工作,张学文留下了禹之谟之后,两个人坐在一起回去。张学文把黄兴的遗言跟禹之谟说了说。
说完之后两个人都是沉默。
禹之谟是真没有想到,黄兴最后说的只有这么一件事情。
“克强说得对。现在不仅仅是一些读书人想要重新评价辛亥革命,党内也有这样的思潮。”
“都是为了该死的功劳。”
“是啊。”
禹之谟叹口气。
党内之所以有这样的思潮,都是因为大家想要抢夺辛亥革命的功劳。辛亥革命是很多党派一起合作的,但是同盟会的功劳最大。
毕竟同盟会人数最多。
不说同盟会西南支部光复的五个省份,还有广东、福建、江西、安徽、上海,包括甘肃、山西、陕西这些地方领导革命的都是同盟会。
其实包括吴禄贞、张绍曾、蓝天蔚发动的东北起义,冯玉祥他们发动的正定起义也都是同盟会发动的。毕竟同盟会是当时中国唯一的全国性政党。
而且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时候,同盟会占据的位置最多,他们自然而然的就把大部分辛亥革命功劳都揽在身上。特别是打击光复会这个江浙地区的大党派。
可是现在国民党没落,成为了二流党派。
人民党内就开始不安稳。
原同盟会西南支部的一些人希望重新解读辛亥革命,不是为了抢夺同盟会的功劳。而是为了突出同盟会西南支部在辛亥革命当中的功劳。因为同盟会西南支部从西南开始发家,所以开始的时候影响力有限。
他们都希望重新评价辛亥革命,好为同盟会西南支部正名。更多的是希望树立同盟会西南支部的正统地位。
毕竟现在是人民党当家。
人民党的根基就是同盟会西南支部,他们这样做,是希望把同盟会西南支部当成是同盟会的核心。
而光复会是为了恢复他们在江浙革命的地位。当初同盟会大力打击光复会,更是淡化光复会在辛亥革命当中的地位。现在光复会很多人希望政府能够重新评价光复会在辛亥革命当中的地位,希望给光复会一个正确的评价。
共进会则是希望表示他们的主张在同盟会内部是正确的。孙中山他们是要在两广革命,共进会是要在长江流域革命。最后的结果是共进会的主张正确。
而那些地方实力派则是希望正视一下他们在辛亥革命当中的贡献。表示他们也是有过功劳的。现在很多地方士绅也想占据辛亥革命的功劳。
国民党不少人也是如此。
国民党失败很严重,到现在已经成为二流党派,而且越来越没落。历史会怎么评价国民党,从中国第一党派成为二流党派仅仅半年时间。而国民党的没落,历史一定会讨论到底是为什么。因此国民党出身的一些人民党党员,他们不希望国民党的没落历史影响他们。他们更希望国民党的失败有人负责,最好是孙中山负责,好把他们摘出来。
反正大家都各有各的目的,有些人是希望拿到属于他们的荣誉,有些人是希望把责任全都推卸给孙中山,摆脱他们的责任。反正不管什么目的,目前有一种风潮是希望重新审核一下辛亥革命,重新评价辛亥革命各组织的贡献。
当然更多的是重新评价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当中的功劳。
“现在大家都是当事人,都不可能太客观。”
“是。”
现在和辛亥革命有关系利益的人太多,大家为了自己的历史地位,是不可能对于那段历史进行客观的评价。连黄兴写回忆录都表示,有些事情美化了自己。其他人可以想象。而且稍微不对,很容易引起一些混乱。最后张学文更是忍不住道:“这群人也不想想。如果真的否定了总理的地位,到时候一定会掀起混乱。你说说张静江、廖仲恺、李烈钧他们会怎么想?”
张学文也是生气。
这些人为了增加自己的资历、功劳,真是一点都不考虑大局。
张静江、廖仲恺都是马上就要成为副总理位置的人物,更重要的是他们才四十岁上下,还有二十几年的政治生命。未来都会是中国政治版图当中最重要的人物,而他们都是孙中山的嫡系。虽然张静江辛亥革命之后,很早就加入人民党,但他和孙中山的交情很深,而且很支持孙中山。
至于廖仲恺更是如此。
廖仲恺、何香凝都是一直追随孙中山革命的。
而李烈钧是军方高层,目前驻扎上海。
除了他们,还有许崇智、邓铿、冷燏这些军方大将,曾经都是孙中山忠实的支持者。
如果重新评价辛亥革命,评价孙中山,他们这些人心中会怎么想。他们那些年跟着孙中山的革命行动算什么,那不是会否然他们的革命历史。这样会人为地分裂人民党内部。张静江和廖仲恺,以及那些军方大将都是张学文准备委以重任的。张学文可不想因为这样的事情出现隔阂。
“子清,这件事情克强说得对。历史细节我们不能追究的太细,差不多过去就可以。包括光复会的事情,我们承认光复会的贡献,但淡化同盟会和光复会的矛盾。至于后人如何研究这段历史,到时候没有了我们这些亲自参与辛亥革命的人,他们可能评价的更加客观。但是我们这一代人只能是如此。深究起来对大家都不好。”
“嗯。”
张学文非常赞同禹之谟的话。
“看起来对于辛亥革命,我们应该做一个结论。有些东西,我们不能有太深的触及。”
辛亥革命如果往深里剖析,问题就太多。
如同盟会几次对光复会下杀手,陶成章、陶骏保都死于非命。如果追究起来,会有更多的问题需要解释。也包括张学文当初吞并光复会和文学社,排斥蔡锷、孙武等等。往细说的话,大家都不干净。
反而会造成其他的问题。
“把所有人的功劳都提及,一些不应该提及的东西就算了。稽亭兄,我有一个想法。这一次看到克强公的样子,我认为应该如此。”
“什么想法?”
“我们建立一个人民英雄纪念碑。从鸦片战争开始,多少人为了保家卫国牺牲性命。这里面有满清官兵,也有民间自发的。而为了共和,又有多少人献出生命。他们就是英雄,我们应该纪念他们。”
“应该如此,应该如此。”
禹之谟点点头。
辛亥革命。
离辛亥革命才第七年,但已经有不少辛亥年间叱咤风云的人物离开了人世。包括光复会的陶成章、林述庆、陶骏保,还有同盟会的宋教仁,以及汉口保卫战的总司令蔡锷。
现在黄兴也要离去。
两个人一瞬间陷入了沉思当中。一个又一个老朋友的离去,让两个人很伤感。伤感的是他们都很年轻,本不该这么早就去世。
可是都走了。
“走吧。克强公他们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国家的强盛。我们做好工作,是他最希望的。国家越是强盛,他们会越高兴。”
“嗯。”
禹之谟心情很难受。
和张学文不同,黄兴和禹之谟的关系非常好。他们两个人认识二十多年,一直以来交情很深。他已经从医生口中知道,黄兴很难挺过几天时间。估计也就在这两三天。
这一次没能和黄兴说上话,禹之谟很遗憾,很难受。
“对了,子清。克强的后事怎么处理?”
黄兴不是普通人。
这是革命党二把手,辛亥革命之前一直是“孙黄”并称,是全国知名的革命党领袖。目前政府高层当中,有很多黄兴的挚友和以前的战友,还有他的属下。
他的去世,绝对会是大事情。
是轰动全国的大事情。
“等总理吧。给总理发加急电报,告诉他克强公病危的消息。克强公的后事也应该是总理来负责和处理。我相信克强公也希望如此。”
本来以黄兴的地位是国家出面,弄一个治丧委员会。
可是张学文想了想,还是等孙中山最好。估计黄兴也希望,自己的后事让孙中山这位搭档主持。不然也不会在最后时刻,也跟张学文提起孙中山的问题。
“好。”
…………
“克强,克强。”
日本东京。
退出政治圈之后,孙中山并没有留在中国,而是一直都在这里。看着国内的电报,孙中山的手有些发抖。孙中山革命多年,从早年的陈少白开始,有很多左膀右臂。
但从来没有和黄兴一样有实力、有干劲的人。
黄兴。
这是同盟会成立的基础,孙中山和黄兴的联合,才促成了同盟会的出现。黄兴不是孙中山的嫡系,但一直是最支持孙中山的人。
两个人有私人交情?
不好说。
两个人有过争吵,有过分歧。为党旗的问题、为辛亥革命的问题、为二次革命的问题等等,炒的非常厉害。
关系也是疏远不少。
但是当真正看到黄兴病危的消息,孙中山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好。也不知道自己现在是什么心情。
只是突然感觉空荡荡。
闭上眼睛叹了口气,道:“买票,回国。希望能够见见克强最后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