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辛亥英雄 > 第7章 李燮和时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我的任期之内,会继续推动我国的工业化发展。”

禹之谟退休,五十七岁的李燮和正式接任总理的位置。这一次的政府机构人选,虽然也是人民党内部内定好的,接班也是非常顺利。

禹之谟退休,李燮和担任总理位置。唐绍仪退休,六十岁的原甘肃省长李镜清调任上海担任上海市长。财政部部长周学熙退休,原天津市市长王永江接任财政部部长。原吉林省省长张作相调任天津,担任天津市市长。47岁的吴醒汉调任吉林省,担任吉林省长。

还有一些重要的地方大员调整。

四十四岁的外蒙古省长陈调元调任广东省担任广东省长,四十四岁的河南省长但懋辛也终于熬出头,这一次被任命为直隶省长。

和杨维、夏超都是目前中国政坛中生代的年轻干将。

当然和他们年纪相差不多的何成浚、刘复基、蔡济民已经走在了前面。

不过今年的政府换届和前几次不太一样。因为这一次的政府换届走了一个程序。

从总统到总理,以及各部位的部长和任命的各省份省长,最后的批准是人民代表大会上批准。甚至有些部长选举上,候选人还不是一个。最后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投票之后,选择其中的一个人担任部长职务。

对于中国政坛来说可以说是开天辟地。

而且这一次的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开始进行会议代表都提出自己的提案。各个省份先进行汇总,把里面一些奇葩的提案否决掉,然后交到上面。

其中一些会议内容就是讨论这些代表提案。有些提案当场就被采纳,然后投票。有些提案被否决。

这个也是第一次。

大大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的实力。

这样禹之谟的时代过去,现在进入了李燮和当总理的时代。

禹之谟和李燮和两个人风格完全不同。

禹之谟调节能力很强,可以让方方面面的人都能够突出来。而李燮和虽然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也很强,但个人风格也非常浓厚。

是一个比较强势的人。

但张学文却并没有认为李燮和这种有什么不对。因为辛亥革命之后,中国一直是需要一个稳重的总理,来驾驭中国经济。

禹之谟做的非常好。

中国从辛亥革命时候的农业国,混到现在工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基础。虽然目前中国的工业在全国经济当中占据的比重只有百分之三十多,但总量上已经是超过了大部分的欧洲工业强国。在稳步的往工业国迈进。

可以说禹之谟的贡献很大。

而到了现在,中国需要一个强势的总理,让中国突围,让中国彻底从农业国成为工业国。

李燮和正合适。

李燮和担任总理之后,立马开始组织政府各大部门,制定了新的五年计划。

“柱中兄,你的五年计划我看了。如果真能够实现,我们的工业实力虽然比不上美国,但也已经是彻彻底底的压倒欧洲各大强国。到时候我们会真正成为工业强国。不过我还是想问你一句,你们这个计划可是精密计算过的?千万不能好高骛远。”

五年计划。

李燮和上任之后新的五年计划,几乎所有的工业数据都要翻一倍。这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毕竟现在中国的工业已经有了底子。

总量甚至是超过不少欧洲强国。

在这个基础上再翻一番,那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一旦翻了一倍,到时候中国的工业总量说不定比英法之和还要高。

张学文信任李燮和,但同样不希望李燮和刚刚上任之后,把目标定的太高。一旦无法完成,到时候会打击李燮和的威信。

如果真的打击到李燮和的威信,那么下一届李燮和连任总理就会出现问题。到时候中国政坛说不定会有一些波澜,这不是张学文需要的。

同样也害怕李燮和因为急功近利,损害目前中国稳定的发展情况。

“是的。”

李燮和很精明。

在当年的人民党内部可是有过“救火员”的称呼。只要是棘手的事情,当时都会选择李燮和过去处理。他都能够处理的非常完美。

正是一次次这样的表现,才让李燮和有资格接任总理的位置。

他一下就听明白张学文的意思。

“总统,这是我们几个部门一起制定的计划,里面的数据都是我们做了计算,并不是随意想出来的数据。这里面其实最困难的还是那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行业,不过这一次我们从欧美引进大批专家,填补了我们很多技术上的空白。因此我们几个部门都认为这个计划是可行的。”

张学文点头。

既然李燮和有信心,而且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那么张学文也不会去干涉。对于李燮和这个人,张学文还是比较信任。

李燮和这么多年,很多决策看起来剑走偏锋,但最后的结果都还是很不错。

而且中国现在也需要胆大的总理。

张学文和禹之谟都是希望稳的类型。配上李燮和这样锐利的干将,说不定效果更好。就算出现什么问题,张学文也有信心可以去纠正和控制。

“既然如此,我就相信你。不过我认为你的计划当中,对于教育改革的部分太少。”

“哦?”

李燮和这一次上任可是雄心勃勃的。

特别是要在工业化上更上一层楼。十年之内要让中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成为一个可以压倒欧洲各大工业强国的国家。

因此他的计划书也是非常严密的。

对于未来的财政估算,以及财政使用都做了很详细的计划。包括对于教育的投入,他也是做了很多计划。他自认为还是很不错的。

“你看看。自从我们国家进行扫盲运动以来,识字比例上升速度很快,扫盲运动的成果还是很不错。但我们国家目前缺少这方面的鉴定机构。因此我想我们是不是每年,或者是每两年进行一次考试。一个鉴定考试,鉴定考生知识水平能够达到什么地步的考试。这个包括小学毕业考试、初中毕业考试、高中毕业考试。任何人,就算以前没有上过学,但他自认为自己的文化水平能够达到什么水平,就能够参加什么水平的考试。”

“再者,一旦他通过这些考试,我们国家就认定他在这方面的能力。他拿着这些考试合格凭证,有资格考取上一级别的学校。就如很多人自学拿到了高中毕业合格的证书,那么他也有资格参加高考,有资格参加大学考试。高考不在局限于在校的高中毕业生。这样就算有些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能够上学,但也有其他的途径获得教育部的承认。”

实在是因为以前的中国教育非常不正规。

有很多这样的人。

但随着现在教育的正规化,文凭变成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为了不让人才流落在外面,用这种办法吸引人才也是必须的。

“这个不错。我会跟廖总理谈这个问题。”

李燮和点头。

张学文很少插手政府具体的事情,但这些建议提出来,李燮和他们就会去讨论,最后去实施。

“还有,辛亥革命之后,总理当初就谈过义务教育、免费教育的问题。不过我们国家当时非常不富裕,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条件。”

义务教育、免费教育。

这是当年孙中山担任临时总统的时候,发言当中的内容。

可以说这是一个很不错的纲领,说孙中山有些理想主义是贬义,也是褒义。因为孙中山的很多想法都是很好,只不过很多都没有实现的土壤,所以就变成了“孙大炮”。包括这个义务教育和免费教育,在当时来说是一个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当时的中国太穷,义务教育、免费教育,中国政府破产也弄不出来。

所以当时最多就是采取减免一些学费的做法。

“现在我们政府的情况稍微好一点。我们没有办法进行九年义务教育、七年义务教育。但我想我们应该能够做出三年义务教育。慢慢的实现我们的承诺。”

“三年义务教育?”

“对。我们政府应该慢慢的发展。而且我们的父辈,我们这一辈,甚至是我们的下一辈都有很多没有上过学的文盲存在。但我们不能让我们的下下一代还出现文盲。但是大规模进行义务教育、免费教育我们政府还没有那样的实力。既然如此,我们就一步一步来。我们要求所有的适龄儿童必须要上学,这是强制性的。当地的教育部必须要负责,这一点还要进入他们政绩的考核当中。三年的义务教育,我想最起码文盲是不会出现,简单的加减乘除会知道。对于我们工业化也有好处。当然三年只是我的看法,如果不行也可以是两年,或者充裕的话也可以是四年、五年。这个可以根据我们财政的情况来灵活选择。”

国家要发展,教育要跟上。

这是最重要的。

中国这么庞大的人口,工业化一旦开始进行,需要庞大的工业人口。而工业人口绝对不是那种大字不识的文盲。最起码要识字,要简单的加减乘除,这是必须的。

只有这样的人,转变为工业人口才比较容易。完全的文盲想要转变为工业人口是比较困难的。

而且现在政府的财政情况不算很差,是时候应该加大对于教育的投入。

“应该的。”

李燮和毕竟是刚刚担任总理位置。

有些具体的问题还没有想过,特别是关于教育的问题。李燮和这段时间考虑最多的还是关于工业的问题。现在听张学文的话,李燮和也是明白,自己这个总理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还有,我们的大学还是太少。到现在全中国的大学生加起来也才一百二十多万人,太少太少。像我们这样的大国,没有两三千万甚至四五千万的大学生,依旧是不合格的。”

“这方面我和廖总理谈过。未来五年之内,我们准备打造五十所大学。可是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缺少大学老师。现在只能是从其他大学支援,可是那些大学也都不愿意削弱自己的实力。毕竟中国大学都缺少教授。”

这个问题李燮和是考虑过的。

中国实在是人口太多。像英国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人口,但他们的大学比中国还多。那是因为他们有足够的人才,可以发展他们的大学。

但中国还是发展滞后,缺少大学教授。

“柱中兄,这没有办法,短时间之内我们国内有培养不出那么多的大学教授。现在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我们要积极从世界各地引进人才。要发动各种关系。我们的大学要积极出击,邀请世界出色大学的教授来我们大学授课。而且现在世界经济不好,不少欧美大学教授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可以高薪聘请他们,他们愿意加入我们国家的国籍那就更好。偷抢拐骗,只要是能够让这些专家教授来到我们国家,那就是好样的。这个我跟廖仲恺谈过。”

“反正不管怎么办,我们国家的大学数目一定要增加。我们是一个拥有六亿多人口的大国,大学数目不能太少。当然也不能因为盲目扩大大学数量,而降低教学质量。如果实在不行,就宁肯缓一缓,也不能为了数字好看盲目扩大大学。”

李燮和脸色也是很认真。

教育乃百年大计。

教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能够强盛的根本。这一点张学文、李燮和都清楚明白。对于政府工作,张学文都是看他们报告的计划,看他们的具体实施措施,以及最后的成果。

当中有些问题不对,张学文会指出来,或者是提出意见。

可是教育问题太重要。

所以张学文才会亲自跟李燮和谈。

“我明白你的意思。我晚上连夜和廖总理、熊部长他们谈谈关于教育发展的问题。”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