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军队是南洋联邦崛起的三大支柱,而为了适应国际军事发展的趋势,以及本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南洋联邦对空军和海军采取了倾斜政策,但这并不意味着陆军的萎靡和虚弱。在尽量提高装备和训练水平的前提下,南洋联邦现役陆军实行的是少而精的策略,再加上对华人族群实行的全民兵役制度,使得南洋联邦的实际武力并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数字。
常备陆军为加上辅助兵种,一共也不超过十六万,在外界看来,南洋联邦只是海空军比较厉害,陆军嘛,难以大规模投放海外进行作战。
嗯,这种看法倒也有些根据,从朝鲜战争到越南战争,南洋联邦出动地面部队最多的时候也不过两个师,似乎这就是极限。但他们显然忽视了现代战争的逐渐变化,以及南洋联邦起家的历史。
如果说最完整地保持了铁血军勇猛善战传统的部队,南洋联邦的陆军可谓当仁不让。既然是精兵策略,能够成为现役陆军士兵可都是经过层层淘汰,在训练水平和难度不断加大的标准下磨练出来的职业军人。在一场高强度的现代化正规战争中一展身手,正是他们所渴求的。什么是军人,以服从为天职,以战争为职业,以功勋为追求,以成功为**,这就是黄历所一直灌输和打造的军队,怕死者,进不了现役,当不了职业军人。
军人的天性就应该好战。在操场上成不了英雄,也得不到勋章,和平,是军人的悲哀,就象足球队没有球场。战争对军人来说,就是表现才能的竟技场。
南洋联邦第四机步师,绰号为“决胜”,该师诞生于一九四六年五月,驻扎在中婆罗州的班贾尔。该师拥有快速机动能力、强大的火力与突击力,以及其他轻型师所不具备的防护力,是南洋联邦快速反应部队应急作战中使用的一支拳头力量。
全师编制总人数一万七千人,下辖一个装甲旅旅部和旅部连;两个机步旅旅部和旅部连,共编有五个重型坦克营;五个机械化步兵营;一个战斗航空旅(辖两个攻击直升机营、一个战斗支援航空营、一个骑兵中队);一个师支援司令部(辖三个前方支援营、一个保养支援营、一个运输飞机保养连);一个师炮兵司令部(辖两个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营、两个多管火箭炮连、一个目标搜索连);一个通信营;一个防空炮兵营;一个军事情报营;一个宪兵连和一个师乐队。
全师主要装备有:豹ii改型主战坦克两百一十辆;步兵战斗车和骑兵战斗车两百二十辆,其它装甲车辆四百多辆;火炮一百五十八门,其中五五毫米自行榴弹炮五十二门、多管火箭炮十八门、一百零五毫米迫击炮四十门、九十毫米无座力炮二十四门;高炮二十四门;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九十辆(或部);防空导弹发射装置二十辆(或部);各种攻击直升机、多用途直升机共八十架。
强悍吗?确实很强悍,合成化程度高,**作战能力强,是专门为适应南洋联邦岛屿多而分散的特点打造的。全国只有四个这样的机步师,两个驻扎在婆罗洲,一个驻扎在伊里安岛,一个驻扎在苏门答腊,其他的陆军部队则以混编旅分驻各地,同样也有一定的**作战能力。
根据南洋联邦领土特点以及地缘政治的关系,南洋联邦的陆军作战思想与美苏有很大的不同,客观的讲,应该比美苏都更适合在局部战争进行作战。以美军为例,他们突出了以苏联为主要作战对象,以欧洲为主要战场的思想,提出了对付苏军进攻的“积极防御”作战理论。这种理论过分强调防御,缺乏进攻精神;过分强调火力,不重视机动的作用;偏重于抵抗敌军的第一梯队,不重视主动打击其后续梯队……
而苏军则要求在战役的主要方向上,集中航空兵、炮兵和坦克机械化部队,实施连续突破,不断地投入各级第二梯队,在空降部队配合下,将战术突破发展为战役突破,最后完成战略突破。方面军一次进攻战役纵深达一千公里,落实到欧洲战场,就是一次方面军进攻战役能打到英吉利海峡,将北约拦腰切断。
显然,南洋联邦没有这种打大战的心情和条件,根据自身情况,他们的作战思想是侧重于打中、低强度战争,对付地区性军事强国,应付突发事件引起的局部战争。他们的作战思想以主动、灵敏、纵深、协调作为基本原则,主动的原则便是体现在进攻精神、左右战局、**战斗三个方面。
这种作战思想体现在部队结构上,更注重增强重组能力;在军队建设上,则实行精兵政策;在武器装备发展上,则侧重保持技术优势;在实际作战中,则强调以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取得决定性胜利。
当然,各国有各国的实际情况,面对的假想敌人也不相同,作战思想便不能说谁优谁劣。但在即将介入的印巴战争中,南洋联邦的作战思想和部队编制显然更适合打赢这场局部战争。
出战部队已经选定,第四机步师为第一梯队,第七混编旅为预备队,加上四个航空大队,总兵力为两万四千一百二十六人。这是除了朝鲜战争外,南洋联邦最大的一次海外出兵,但与上次相比,部队的装备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部队开始集结演练,参谋团秘密赶赴巴基斯坦,搜集情报研究战场情况,飞行员分批赴巴,进行适应环境训练,一批批武器弹药装箱上船,运往巴基斯坦,既是对巴基斯坦求援的积极答复,也为参战部队进行弹药囤积。时机,南洋联邦现在只等着出兵的最佳时机了。这两万多人的部队将给印度什么样的打击,是否能粉碎其南亚霸主的美梦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