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30章 行营调动

“东郡那边要援军?”

当陆渊接到黄林的请求之后,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对于西路行营东郡的战事,他此前是大力支持的,直到现在也很支持。

为此,甚至还调了一百万的炮灰过去,就想着那边能尽快打开局面。

而结果,也并没让他失望。

原本一直坚持不下的东郡战局,在得了一百万炮灰的支援后,确实迅速有了进展。

不仅夺了凉城,还将赵人在白马前线的百万大军包了饺子,一口堵死了对方过半主力。

而赵人在丢了凉城后,在东郡的局面,也陷入了死局,已经走到了慢性死亡的边缘。

如今就看着对方,在彻底死亡前,还能坚持多久了?

可现在。

就是在这种大好局面下,黄林不仅没有进一步打击赵人,迅速收割成果。

反而还跑来向自己请求更多的援助,以应对那边渐渐有些不利的战局。

说真的,要不是确定对方是自己分身,不可能背叛自己的话,陆渊都要怀疑这家伙的居心了。

不过也正是因为对方是自己分身,所以两者神念沟通之后,他也很快通过神魂间的联系,弄清楚了楚军在东郡的局面,了解了对方所面临的难处。

在东郡,楚军的局势,确实有点不妙了。

赵人在帝丘方向,聚集了两百万主力,如今这些主力经过战争消耗,还剩下一百七十五万人左右。

在白马方向,同样还有四十万左右的赵军。

而在大河以北,在赵国本土冀州,同样预计还会征召一百五十万,到两百万左右的大军。

因此哪怕以最乐观的形势估算,赵人后面几月,在东郡聚集的大军,人数至少也在三百六十万以上。

是的,这三百六十万人,很多都是临时征召的民夫,是乌合之众,实力比不得那些精心训练的战兵。

而且赵人丢了凉城,又只剩下小半个东郡,在河南的补给会有严重问题,根本无法支撑大军作战太久。

可能只需三五月,这几百万大军,就要因为缺粮而自行崩解。

但说了这么多,终究无法掩盖一个问题,那就是这可是三百六十万人以上的大军啊!

就算是三百六十万头猪,站在原地不动让你杀,都要杀的精疲力尽,刀剑都给崩碎。

又何况是三百六十万名被组织起来,以军法统帅训练的大军了。

而与之相对。

楚军如今在东郡,则只有凉城一线的一百四十万人,白马一线的六十万人,总计也就刚刚两百万兵马而已。

只比兵力的话,也就是赵军总兵力的一半出头而已。

嗯,比起今年刚北伐时,楚军兵力减少了五十万人。

至于那调来的一百万炮灰,更是早就被消耗干净了,营中也才剩下个几万的样子。

只是打了短短半年,楚军在东郡损失的兵马,就已经达到了一百五十万人。

虽然其中三分之二都是炮灰,但这个数目的伤亡人数,也已经很夸张了。

不过想想西路行营在这半年做到的事情,这些伤亡却又颇为合理了。

先是在白马前线,为了迷惑赵军,给突袭创造机会,楚军不得不拼着大量伤亡,强攻赵人的白马防线。

只是这么一个迷惑行为,楚军为此付出的伤亡,就不下五十万人。

然后黄林一路突袭,从瓦亭县开始,沿途打下的大小城池十余座,这可都是拿炮灰的人命去堆下来的。

就算一座城,只死个两三万、五六万人,加起来也是个不小数目了。

如果换成瓦亭、凉城这种大城的话,那死伤更是奔十万人以上去。

这些算下来,又是数十万人级别的伤亡。

而这一个月来,赵军又发起了反攻,楚军不得不被迫迎击,两军又爆发了不知多少次大小战斗,各自付出了二三十万人的损失。

这几块伤亡加起来,楚军损失一百五十万人,其实也很正常。

毕竟楚人是进攻一方,赵人占据着防守优势,想要突破对方的防御,取得重大战果,怎么可能不付出一定代价。

反正陆渊是认可这些损失的。

不然他也不会调去一百万炮灰,目的还不就是让那些炮灰,来承受这个代价吗?

只是这个代价损耗的速度,未免也有些太快了。

这才过了几月?

两个月,还是三个月?

这么短的时间内,一百万的炮灰,说没就没了。

现在黄林还想继续找自己要炮灰,陆渊倒是想给,但他也要能给得出啊。

对于原本的楚国来说,炮灰其实是不缺的。

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楚军陆续击败了梁魏赵郑等国,在一连串的战争中,接连抓获了总计四百七十万的俘虏。

这些俘虏去掉一年多时间里,不断服劳役的损耗,最终也能剩下个四百五十万人左右。

可到了今年北伐,楚国为了打破梁郡外围防线,攻克大梁周边城寨,就已经陆续消耗了差不多一百七十万左右的炮灰了。

梁人在梁军的抵抗,可是要远比赵人顽强激烈的。

梁国的国力,哪怕现在落魄了,也远比赵国要强。

大梁这块硬骨头,远比东郡的帝丘要硬。

而不同于赵国的孤军奋战,梁国的背后可是有徐国、许国、郑国、晋国等国的暗中帮助的。

其中徐国,在楚军步步逼近,已经展现出了将要攻破大梁的趋势后,更是主动站了出来,表达了对梁国的明面上支持。

这个支持,不仅是更多的支持钱粮物资,还包括了直接出兵。

故而,陆渊这边想要攻下大梁,所需付出的代价,也远比黄林要攻下帝丘要多。

一百七十万人,也仅仅只是攻取了梁郡外围府县,拿下了大梁外围的营寨而已。

等清理了以上这些据点后,接下来的大梁城,更是一块硬骨头,

大梁作为曾经的天下第一帝都,或者说现在也是名义上的第一帝都,它的城防之坚固,远比蒙山关、凉城之流,要更甚。

为了拿下它,陆渊要付出的代价,也更多。

他是在六月初的时候,清理完大梁外围的营寨据点的。

在扫清了外围后,就立刻马不停蹄的,对大梁发起了进攻。

然后。

只是打了短短十天,楚军就付出了惊人的二十万伤亡。

就算这些伤亡,大部分都是俘虏降卒,一天死两万人,也极其惊人了。

而相比于楚军惨重的伤亡,守城的梁军死伤,却只有小小的三五万人。

双方的伤亡比,几乎达到了五六比一的程度。

这便是强攻一座雄城的代价。

可问题是,为了打下这座雄城,陆渊还不得不承受这些。

于是,哪怕知道伤亡惊人,他也不得不咬牙撑下去。

整个六月,到如今七月,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楚军都是在这种强烈度的攻城中过去的。

之前清扫大梁外围据点,原以为就是人间难见的血肉屠宰场了,等到了正式攻打大梁,众人才知道先前只是开胃菜。

打了一个多月,楚军又填进去了七十万条人命。

取得的成果,是消灭了城中一半守军,也就是十五万梁军的性命。

大梁城里还剩下十五万梁军,城防虽然因为人手的紧缺,变得有些摇摇欲坠。

但总的迹象上来看,大梁依旧坚固,短时间还是难以看到攻破的希望。

可对于楚军来说,为了打下梁郡,夺取大梁,自己却是已经付出了两百五十万条人命了。

先前北伐大战中,抓获的二百三十万梁人俘虏,一个都没剩,全都给填进了这场惨烈的攻城消耗战中。

自身甚至还付出了二十万条楚军生命。

然而就算如此,距离打下大梁,还是差了那么一步。

而就这一步,保守估计,也需要五十万条人命来填。

这五十万人从哪来?

如今在大梁城下,楚军嫡系,包含那些民夫在内,大致还有两百万的大军。

在梁郡地方,楚军占领的区域,也还有八十万左右的楚军在驻守,以维持地方的稳定治安。

所以,这五十万人的牺牲,陆渊还是给得起的。

但能不死自己人,自然是不死自己人的好。

因此对于接下来的大梁攻防,他还是秉持着尽可能动用俘虏的念头,从而减少自己人的损失。

只是经过梁郡和东郡两处战场的消耗,还有阳夏行营在豫州的消耗,楚国抓获的梁国、赵国、郑国俘虏,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

剩下的魏国俘虏,虽然还有一点,但也只剩下百万人左右。

“我这边最少也要五十万人,这是保证攻克大梁的最低要求了。”

心里面,将手头上的俘虏数量,再盘算一遍,陆渊面对分身黄林的请求,最终只能给予这个回复:“所以我能给你的,也同样只有五十万人,没有再多了。”

最后一百万魏人俘虏,便这么定下了归属。

梁郡和东郡,中路行营和西路行营,各自平分五十万人。

不过分完这批炮灰后,西路行营的兵力,也只不过是增加到了两百五十万人而已。

与赵人的差距,还是有着一百一十万人以上。

在面临赵人疯狂反扑的情况下,有着这么大的兵力差距,西路行营还是有不小翻船风险的。

要是最后挡不住赵人的反扑,把好不容易抢来的凉城,重新丢了出去,那乐子可就大了。

自己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才好不容易收获的战果,怎么可能轻易让出?

因此陆渊想了想,便又联系了青云子。

青云子率领的河阳行营,负责的战区是魏国的河南、南阳二郡。

这两郡的魏军,经过一年多的围困后,终于在今年五月时候,全部缴械出降。

随后这些魏军俘虏降卒,便被陆续送到了东郡战场上,如今这最后一批人,也很快要作为炮灰送上去。

而作为取得了这场大胜的河阳行营,也在夺下了两郡之后,进入了调整和修整之中。

河阳行营在去年刚北伐的时候,编织为一百万战兵,两百万民夫,总计三百万人。

经过一年多的征战,行营兵马虽然进展顺利,但魏人的抵抗也极其顽强。

尤其是南阳方面。

这里的魏人,宁愿易子而食,也要顽抗到底,死都不愿投降。

这抵抗意志,简直了。

所以在面对楚军围困的时候,这里的魏军,也进行了数次反扑。

为了挡住这些反扑,同时将对方围死,楚军也派出了不少兵马拦截。

这一冲一拦之下,伤亡自然是少不到哪去的。

南阳郡的魏军,死了七八十万人。

楚军也丢下了五六十万条人命。

河南郡魏军的抵抗,虽然要轻一点,但在保家卫国的信念下,也没轻到哪去。

而且此郡魏军人数更多,背后还有赵国在支持,实力远比南阳郡的魏军要强。

为了打下此郡,楚军甚至还付出了更多的牺牲,死伤人数足有八九十万人。

所以,虽然最后成功逼降了两郡魏军残部,顺利拿下了河阳二郡。

但河阳行营付出的牺牲与伤亡,其实也不少,足足损失了差不多一半人。

剩下的行营兵马经过休整,只剩下一百六十万人了,其中战兵六十万,民夫一百万。

对于这些空出来的兵马,陆渊也没让他们一直歇着。

只是休整了一月,到了六月初,陆渊就从河阳行营调走了八十万人,派往关内战场,归入汉中行营麾下。

去年一年,由陆渊直接统帅,北伐梁国的西、中、东三路行营,在青州地区打的火热。

打出了北伐第一枪的汉中行营,在关内地区,与魏国的战争,声势也不小。

虽然楚军突然反目,确实打了魏国一个措手不及。

甚至就连帝都长安,都被楚军兵临城下,直接给围了起来。

可正如黄欣原先报告的,魏国民间风气尚武,对方拥有的战争潜力其实并不弱。

楚军出其不意,直接来了个飞龙骑脸,杀到了长安城下,确实让魏国一阵惶恐。

可惶恐过后,等反应过来,魏人做出的抵抗,也极其坚决。

在长安城内,虽然魏国君臣选择了暂时北狩,但他们还是给留守长安的皇子大臣,留下了十万人的精锐守军,以及六位先天。

再加上从长安城内原有的百姓中,又征集了二十万的民夫,所以长安城中,还是凑出了三十万大军的。

以长安城的坚固,再有这些守军,楚军远道而来,想要将其轻易拿下,可没有那么容易。

而魏国君臣撤离了长安后,在朔方郡稍稍站稳了脚跟,便立刻筹备起了抵抗反扑之事。

不仅先后向西都长安和东都河阴,派遣宗室大臣,令他们筹备河阳、关内防区。

同时在朔方郡,也进行征兵,准备聚集兵马,随时支援前线。

甚至魏国还派出了使者,凭借着他们在兖州残余的一些影响力,去往占据兖州的一些蛮夷部落中,招募雇佣军,用于增强己方兵力。

这种种举措下,不仅使得河阳方向的魏军,抵抗之心大增,与楚军进行了死磕。

就连关内这边,除了长安城的三十万魏军外,在京畿地方,魏人还筹集了五十万兵马,进行着各种抵抗。

而在朔方郡,经过魏国君臣的一番努力,也重新募集了六十万兵马,以及三十万用钱粮利益诱惑而来的蛮夷军。

如此多方努力,在关内朔方一线,魏人就聚集了一百七十万的兵马。

你别管这些兵马能不能战,数量上就颇为唬人了。

而且楚军汉中行营这边,其实也是楚国各个行营中,实力最弱的一个。

总兵力不过二百四十万,其中两百万人是民夫,真正的战兵才四十万人而已。

就这,还因为先前为了迷惑魏国,不得不先出兵河陇,与那些西域异族死磕一阵,本就损失了不少兵马。

等到打魏国时,兵力人数就更少了。

以这种实力,哪怕开始时,有突袭的优势,但想要击败魏国在关内郡的残余力量,拿下长安城,也是没那么容易的。

所以,去年一整年时间,黄欣率领的汉中行营,都是在和魏军拉锯中度过的。

两边围绕着长安城的归属,爆发了一场又一场的大战,各自都死伤不少。

一直打到现在,也谁都奈何不了谁,战局陷入了僵持。

从这个态势来看,除非将魏国耗到粮尽崩溃,不然只凭汉中行营,肯定是夺不下长安了。

于是,鉴于此点,当河阳行营,在河阳战场取得了胜利后。

看着这个行营闲了下来,而同属魏国战场的汉中行营,又陷入了僵局,陆渊自然不能干看着。

于是便调了河阳行营剩下的一半兵马,送到了汉中行营去,打算为这场僵持的战争,注入新的动力。

给予魏国最后的致命一击,彻底终结这个帝国的命运。

“不过现在看来,需要支援的不仅是汉中行营,西路行营同样也要支援。”

陆渊揉了揉额角,最终给青云子发去了调令:“留下三十万人,驻守河阳二郡,而后抽出五十万人,调入西路行营麾下。”

在黄林这个分身的坚持要求下,他继续给出了第二波援助。

“先后调了一百万人,再算上原有的,西路行营就有三百万兵马了,赵军也才三百六十万人而已。

这要是还打不过,那这分身也就太废,直接回炉重造好了。”

陆渊低声自语,心力交瘁。

要协调数个行营,处理几百万人的事务,实在太累了。

累到哪怕是他,都有些难以坚持。

但如今,天下未平,大战未歇,便是想歇息,也学习不了。

“这九州,统一起来,比原本想的要难的多了。果然,想重现上古三帝伟业,不是那么轻松的……”

陆渊叹息一声,然后又重新低头伏案,处理公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