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 第七十七章 志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安沛条约刚签订没几天,郑柞就迫不及待遣使者再度来访,催促明军尽早出发,前往江北各州府换防。

“不急,不急,两万大军出征,打包行李总要点时间吧?”

朱由榔和莫敬耀早有约定,各州县归谁早就商量好了,一点也不着急。这次一走,再回安沛就不知道是猴年马月,还真有点舍不得。

出发之前,他遣心腹回永昌,向李定国详细介绍安南的局势变化和未来的战略构想。他计划率领安沛军大部,出海和两广义军合流,在北部湾大干一场,搅两广个天翻地覆。

此后距离永昌的路途会更加遥远,保持常联系都很困难,更不要提战略协同,只能各自分别作战了。

他还写了一封密信回去,提醒李定国永昌那边绝对有内鬼。南北两线,吴三桂和洪承畴每次都能提前布局,打在明军痛处,绝非偶然。找到内鬼后,不妨暗中观察,加以利用

交代完这些婆婆妈妈的琐事,他才率众将进行下一步的战略部署。

朱由榔一直走的是精兵简政的路线,转战各地带的部队都很少,扩编后安沛总兵力也仅有一万六千余人。

在狭长的江北沿岸处处设防,这点兵力根本不够看。撒胡椒面只会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一旦形势有变,驻防在各州县的明军就会被各个击破。

鉴于实际情况,朱由榔决定把安南明军一分为二,在元江上下游分别集中驻扎,震慑宵小。其他州县则只保留少量精锐,招募二线部队维持治安即可。

上游的军事据点毫无疑问是安沛城。

这里是元江大峡谷出口,也是云南增援安南的桥头堡,绝对不容有失。只要安沛还在明军手里,武、莫、郑三家绝不能忽视云南明军的威胁。

朱由榔把元江营和王弄山沙兵都留在此地驻防,分别由黄元才和王之朔统领。这两人的大本营在元江和河口,一旦受到威胁,十天之内就能得到老家的增援。

下游战略据点的选址,则费了众将一番功夫去研究。

在郭之奇的建议下,朱由榔把这个战略据点选在南策州以北四十里的志灵县。听说那里依山环河,易守难攻,和明军的战略思想很匹配。

三月中旬,朱由榔率直属四营、晋王营、建水营、开远营,总计一万二千兵马顺流而下,往下游进军。大军没有在沿途停留,仅派出几个千总队,接管谅江府城和下属各州县城。

接近升龙府时,两广义军的几十艘战舰已在江边警戒,保护明军主力在元江北侧向下游继续进军。

安沛明军船小,没有舰队护驾,朱由榔可不敢在郑柞眼皮子底下孟浪硬闯。万一被他抓住机会,率水军截住明军船队,那局势可就瞬间逆转,大败亏输了。

“一定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师,才能彻底压制住郑柞。”

朱由榔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下次再经过升龙,定让郑氏水师避退三舍,不敢窥视。

刚脱离危险区域,邓耀、杨彦迪、陈上川等将领就迫不及待地划小船,前往旗舰参见大明皇帝。

永历五年,朱由榔离开广西,移跸贵州安龙,和两广义军就失去了联系。

两广义军群龙无首,已经苦苦支撑了九年。数年来他们被清军到处围剿,几度濒临覆灭,还以为朝廷早把他们给忘了。

直到几个月前,陛下如天神般降临,不但解了龙门之围,还在安南大展神威,怎么不令他们欣喜若狂,急欲求见天颜?

“卑职邓耀(杨彦迪、陈上川)参见陛下。”三位将军齐齐行礼。

朱由榔连忙将三人扶起,仔细打量了一番,大赞:“三位都是虎将啊!”

邓耀、杨彦迪都曾是李明忠的部下,朱由榔在两广时,早听说过这两人的威名,只是恨不能相见。

陈上川在肇庆时就见过,当年陈上川还很年轻,只是一个投笔从戎的文弱书生。想不到十几年不见,那个青涩的少年,已被南海的波涛历练成一方大将了。

朱由榔又得大将辅佐,心里很高兴,一路谈天说地,直到深夜才依依作别。

第二天一大早,舰队抵达志灵县,大军在城西码头依次靠岸,登陆安扎。

志灵知县是留守的安南官员,提前收到通报,连忙率主簿、典史等十几个属官、胥吏前来迎接,高呼大明皇帝陛下万岁。

安南的官制和大明无异,官员很多都熟习汉话,明军接管起来很方便,一天时间就把志灵县境全部控制。

朱由榔和众将领花几天时间,仔细勘查了志灵县的山川地势,发现这里比想象中还要好。

志灵县五江环绕,是安南东北一带重要的水路交通枢纽。其中北江和沧江在城西北交汇,又在城西汇入陇江。三江水量都很充沛,让江面宽达三里,蔚然壮观。

流经城南,宽阔的陇江又重新一分为二,分流成太平江和白藤江。真可谓五龙聚水,财气十足。

北江向西逆流而上,可以直达太原府,沧江向北逆流而上,可以直达谅山府。两府都是莫家控制,沟通起来很方便。

更难能可贵的是,城东北还有几座小山拔地而起,虽不太高,已足够把县城牢牢护住。山下还有一大一小两个湖泊,既可以灌溉农田,又能用来协守城防。

朱由榔决心把这里打造成一个军事要塞和交通枢纽,比安沛还坚固,震慑整个红河三角洲。

从邓耀等人口中得知,半个月前靖安州、东潮州已迫不及待地向他们移交防务。

那些不想给大明打工的高级官员早早就跑回升龙了。留下来的,大多数是七品以下的低级官员,诸如知县、主簿、典史、巡检之类。

朱由榔对这个现象并不意外,知府、知州之类的中高层官员,在升龙府有各种各样的关系网,他们跑回去,还有其他出路。

县官之流,跑回南岸又能有什么前途?还不如留在原来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在大明朝搏一个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