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掀宋 > 第一百零九章 弱国无外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难道说当初阅卷的人……”

“我和官家当时无事,便挑了许多考卷一一看过。”

赵明诚一时顿悟,原来他是靠实力考上的。

还记得,当初考场上的题目总共是三道。

一题默写原文文段,赵明诚不敢自夸,只是写出来了十分之八。但历来科举考试,最出成绩就在这默写文段上,因为另外二题水分太大了

一题是作对,另外一题是写文章。

赵明诚引用的都是史书里原章原句,很少用宋人中流行的名篇,他大发议论,只切合一个要点——弱国无外交,尊严只在剑锋之上!

当时写时,赵明诚那是一气呵成,主要是赵明诚承担了中国后面一千年历史,那种渴望家国强盛、希望一雪前耻的心情跃然纸上。

写完后赵明诚神清气爽,当时以为自己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定然离考中没戏了。索性破罐子破摔,在考场上肆意发挥。

其实只是他说出来了一个文人志士应有的家国情怀罢了。

后来的事情,他也没料到。

本来自己的定位就是官二代,就是考不中还有太学上,上个几年还能混学士。多少纨绔子弟都是这么过来的。

这可是古代宋朝啊,官二代要入朝做官,真的不算难事。

后来事情发展成这样他也没想到,只觉得是那考官是个有见地的人,不以字品当人品,居然不嫌弃他字儿难看。

这可是大宋朝,士人都以书法作为自己的必备才能,赵明诚也算是逆行倒施。

赵明诚一开始以为大宋末世到了没有什么人才,他是差中选个不差的所以中举……

想明白了前因后果,章惇作揖,“多谢岳翁。”

章惇一听他又高兴了改口叫自己岳翁,忙道,“滚滚滚——”

“您老今夜好生歇息。”

出来时天色已黑,明月高悬。整个汴京城上下都被笼罩在明月之下,旁边的水力风车正在哗啦哗啦作响。

赵明诚趁着夜色踏白马而行,马蹄声哒哒哒,随安一路奔波,被迫学会骑马之技,可是这西夏的蒙古马实在是难降,随安一想着以后自己不能待在书房里而是整天骑马江湖,不由得担心自己的屁股。

“官人,咱们莫不是真要又去西北?”

“怎么,你不想?”

“小的有几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赵明诚转过身,“你今天怎么回事?和我有什么不能讲的?”

“官人想要改变时局,此心可嘉,就是当朝宰执也愿意支持。可是汴京这个地方,权贵集会。西北虽然是军事重镇,不能失去。可是汴京,人人挤破头都想回来的地方……”

“有屁放屁……”

赵明诚忽的章惇附体,国粹一出,倍感心情舒畅。

“官人去了西北,就是做了大将军,其实本质上不过是给别人当跑腿的。咱们这什么朝代啊,宁做书生不做武夫!留在汴京城,以您的身份和才华或许有朝一日可以掌权。”

“就是砍柴为生的樵夫都知道,在我们这个朝代,那是士人的天下。留在汴京做个文官,不是更容易有机会做大事。官人您可是出使的好料子,做个枢密使来往诸国之中也好啊。”

赵明诚一脸疑惑地打量随安,“要不,你留下?”

“不,我不是这意思。官人去哪我就去哪。”

“那这话谁教你说的啊?”

赵随安抬头望天,赵明诚骑着马就要踹他,赵随安抱着马头希望他换个方向走,“这西夏人的马真是倔啊!”

赵明诚知道马的软肋在哪里,他一脚夯住这马的腹部,那马一身长啸,扭头瞪着大眼睛看着赵明诚。

赵明诚夺过随安所骑马匹的缰绳,“快说,不说这马等会儿受惊了我可不管你。”

“都是相公说的。”

赵明诚一时间沉默,爹这辈子是走错道了,他不能也跟着走啊。

明诚笑笑,“大宋山河将要大变,这变的方向,都在我等的手中了!什么京官外将,谁有威望,谁就是王!”

……

话说那日赵明诚给章惇提了这件事,章惇找了个机会,把这事告诉了皇帝。

赵似素知蔡京奸恶,且作为赵煦的亲弟弟,他知道蔡京逼宫之事。

奈何这些日子他在忙,没关注还有这种事。

“这个蔡京,怎么脸皮这么厚。”

“他如今死活不肯去杭州赴任,坚持要写史书。实在是不把官家您当回事啊。”

赵似果然生气,“这个蔡京,朕一定要给他点颜色看看。”

“官家以为如何处罚他好呢?”

“自然是重重的处罚……”

章惇埋汰:这话一股子屁味儿。

赵似想了想,“按照律令,仅仅是把他发去杭州,未免太便宜他了。对!流放儋州——就是儋州。”

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

章惇闻言,想到那个人应该回来了。

今年四月,因为新帝登基的缘故,天下大赦,他的罪也被赦免了。

没想到最后是这样的结局。

赵似见章惇忽的不高兴了,竟然下座前来相问,“赵相公,方才是朕失言了,相公切莫往心里去。”

章惇双眼冒火,“官家是帝,我是臣,怎么能如此屈尊呢?就算是官家说错了,对我来说那也是夸奖。官家您得当一个有威严的皇帝。”

“朕知道。正因为知道,朕才独独对相公如此。”

章惇气的没话说,一点不像先帝,更别说神宗。

章惇闭着口,攒了许多话。

赵似见状自然驱退左右。

“宰执可有什么要事?”

“官家还记得我之前对官家说过如今我宋面临的两间大事吗?”

“自然记得,一是旧政弊端,二是边患未除。”

“如今是解决边患的时候了。”

赵似回到座位上,“朕虽然多年为王,居于幽府,可也听说了不少政事。出兵还是求和,一直是大臣们争闹不休的问题。文臣不想旧事重演,说什么以和为贵,实际上是用弱民弱兵之法,一则使民不敢反,二则使兵无力。”

“结果就是外患内忧。说是两件事,其实是一件事。从我出生起,这些斗争风雨就没停过。可是在朕看来,出兵为的是家国大义,总不能耽搁时日。到时候我们都没有脸面下去见列代先帝。”

赵似痛下决心,“要打,那就打吧。早晚的事。结果无非两样,赢了朕名垂千古,输了朕也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