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初次邂逅
“安抚使这是久不在汴京了。”童贯可是赵似的宠臣,只要随便说几句话就能让当朝皇帝记恨赵明诚。纵使赵明诚功高又如何,挡着他的路了那就都别活了。可说归说,自己只是个奴才,出来是办差的,官家想要提拔赵家,自己不能空手回去。
赵明诚无所顾忌,是因为他既有个老谋深算的老爹,又有个位高权重的岳翁。
童贯站起,和赵明诚平视,“官家要我来诗会,只等小官人作诗一首。还请小官人赏个脸面。”
赵存诚不知道赵明诚哪来那么大火气,拉着赵明诚就道,“德甫久不在京。汴京这些年变动太大了,今日府中宴会来的多是生客。德甫都不熟悉,这对来宾不熟悉,如何能作诗呢。”
这话说的不假,今日来的这些宾客,早就换了人了。
章惇排斥曾布、打击蔡京,赵挺之昔日和曾布、蔡京都是交好的,这三人办个诗会来的都是同一拨人。哪像今日,这过来的赵明诚都面生。
要是曾纡来了,赵明诚自然还要请他喝酒,可惜他推辞不肯过来。
童贯考量一番,自然相信了。
他看向赵明诚,“赵官人,此番官家想见见官人的诗,不知官人可否?”
赵明诚转了个念,反正都是一条狗,为什么自己不用一用。
“为官家作诗,乃是我的荣幸。本来今夜看了一场大雨,全无兴致,既然官家亲自差童相公过来,我自当出一首诗。”
童贯绽笑颜,“那就静候佳作了。”
赵存诚跟着赵明诚来到庭院里,彼时月亮已经出来,满园灯笼火烛,昏暗之中显得异常温暖,气氛暖暧。
众人围着赵明诚作诗,一身高不足六尺的少年,在唇边挂着两撇山羊胡,戴个帽子,又趁着夜色昏黑挤到了跟前。
只见赵明诚生的长手长脚,异常高大,只是他的脸被童贯挡住,看不分明。
看他持笔写字,手上也毛多,手背上竟然生了许许多多的黑毛。
李清照冒雨而来,也是为看看这个名满天下的大才子到底长什么样子。只是她长得矮,此时只能站在外围,透过他人的肩膀空隙堪堪见到他在运笔写诗,童贯在旁念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诗写罢,顿时引起众人的欢呼叫好。
“这首诗叫做《青玉案·元夕》,只是不知诸位谁能解读出其中意味?”
众人听了,顿时四散开来,李清照都没搞明白,自己就被推到了最前方。
四目相对,赵明诚一眼望去,眼前这个男人皮肤和她老婆一样嫩,只是一双眼却可以用炯炯有神来形容,像是个小豹子。
李清照莫名其妙被众人推到前面。众人的目光都落在李清照身上。
而李清照只是呆呆地站着原地,借着月光,他终于看清楚了所谓的大才子的脸。剑眉星目配高挺鼻梁,眸中隐隐带着锐气,第一眼看过去,就能感受到他那不容侵犯的威压。
李清照顿时脸颊一红,她给看懵了,慌张从人群中逃脱。
众人都给看了乐子,纷纷大笑起来,“还以为他站在这里半天了在想什么高论呢,没想到提着裤子跑了。”
李清照逃跑,赵明诚却看着这个不男不女的东西纳闷。
“他是谁呀?”
“不知道,来我们府上诗会好几次了。打听过一次,说是李相公府上的。”
【此李相公指李清臣,而非李清照之父李格非。】
“原来如此。”
听说了此人的背景,众人顿时收住笑意。谁人敢嘲笑李清臣家里的郎君。
众人寒暄了几句,童贯得到了诗就要离开,其他人都各自说了些自己的见解,都归于男女之情。
赵明诚不置可否的笑笑,一个人回书房去。
只是途中路过走廊,几十盏灯笼罩着,院内一片光火,灯火阑珊处,赵明诚回首一看,只见那青衣小哥正在灯火下与众人把酒言欢。
随安问,“郎君,怎么了?”
“李家的郎君,我也都认识,怎么不记得有这么一个人。看他生的瘦小,像是发育未完全的样子。这个年纪的人,肚子里能有多少墨水,竟然还敢来参加诗会。”
“估计二官人和官人不在府中,大官人忙于庶务,府里混进来了一些来路不明的人吧。下次定要搜身查查他。”
“还下次,再过数日我就要走了。”
赵明诚说着,头也不回的走了。
李清照抬头,看着那个高大的声音飘也似的离开,心头竟然燃起一片落寞。
当夜她回到家里,躺在塌上,一颗心嘭嘭嘭地直跳。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李清照情不自禁地读着这首诗,整个人在塌上辗转难眠,天一亮她顶着乌青的眼圈,打开宣纸,歪着脑袋沉思许久,终于提笔写下回信。
“《元夕》一诗,只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赵官人真心之作。官人想要找的人,其实就是自己。听闻官人一直想要废除《澶渊之盟》,恢复大唐盛世,今日闻诗便知赵官人的心志。祝赵官人旗开得胜,早日凯旋而归。如果赵官人要出征,某不才,愿以酒相送千里。”
李清照一气呵成,写下这首诗,随后将诗贴在胸前,满心期待。只是到了落款时,她却蹙眉,“他是一个有家有室的男子,身份特殊;我如何能以真实身份与他说话呢,若是传出去,怕是要落人话柄。一定是要被外人指指点点的。”
李清照不敢署真名,考虑良久,在落款处写下李四典三字。随后她穿着女装,来到大街上,找了一个小二郎托人将信送到赵府,说是要转呈给赵明诚。
给赵府送信的人,那是多如牛毛啊。
李清照一封书信送进去,自然要排队等候。幸亏她的姓是李,朝中有李清臣这样位高权重的大臣,赵明诚辗转次日就看到了这封信。
赵明诚看着书信署名发呆,“我宋文人极多,起名字极其讲究。凡起了名字的,哪怕是个太监都有字配合成格。这个人的名字为何如此不雅,叫四典。”
等到打开书信一看,一股子笔墨书香透到脸上。
“这是江南名堂里上好的笔墨,不是一般人家里能买的到的。”
待看了内容,赵明诚回忆起昨天看到的那个男人,他顿时恍然大悟,立刻想到这封书信的主人是谁。
“这不就是那个名震天下、一点也不温柔贤淑的老司机李清照么。”
随安一脸懵,“官人,您在说什么呢?”
“什么李清照?”
“没事,你先出去。”赵明诚心中那叫一个激动,他没去找李清照,可是李清照主动找上他来了。
赵明诚从来都没想着穿越了就为了来娶李清照。
因为他仔细研究过历史上的李清照,她是个杰出的女词人,才华横溢,可是她也是个典型的贵族少女啊。
做正妻太不合适了,完全影响赵明诚的仕途;李格非和新旧党有不清不楚的关系,历史上李赵两家就是这么闹掰的。李格非蒙难,李清照去求他公公,赵挺之根本没理他。
赵家不是什么书香门第之家,这是从寒门晋升起来的权臣之家。赵家讲的是利害,当初两家联姻也是因为赵明诚看到了李格非和李清臣的关系,他需要结党。
可是有些人只看到了儿女情长,不分析背后的利弊,认为二人是什么浪漫天作之合。
一言以蔽之,做正妻不可能。如果真的要娶的话,那就只能做小妾了,千古第一女词人给自己做小妾,也不是不可以啊!
这一封书信寄送而来,赵明诚一颗心里那是万马在春天奔腾。
可是,他要怎么才能让人说动李格非,把李清照许给他做美妾呢。
而且以自己现在的身份,再娶个李清照回家,完全镇不住家里这帮娘们啊。
天下最有权势的世家女子是他正妻,满足了天下所有男人性幻想的女子是他小妾,再来个李清照……
赵明诚洗了把脸,“这种事,八字没一撇。”
殊不知,此时的李清照已经是十九岁了。
那封信像是石沉大海一样,寄出去再也没个音信。少女心中藏了人,从此便开始只想着那一个人。
这似乎是命定的姻缘,两人又要重逢遭遇。李清照不肯随便嫁人,渐渐传出去了老姑娘的坏名声。
而赵明诚,他得为了这个国家的未来奔波。李清照的事情很快就被抛在脑后,从某种程度上,赵明诚希望自己可以成就千古才女,就让她随便嫁个弱鸡男人,这样也符合李清照的个性。她才高八斗,不是一般男人能镇的住的。
好饮酒、好赌博,任何家庭都难以接受这样的女子做媳妇又或是儿媳妇。
养女儿可以这样养,但是娶儿媳妇,娶媳妇却不能这么做。
两人心上各自起了涟漪,夜深人静的时候,赵明诚偶尔看见天上的星星,会想起那个在自己家庭院里佯装淡定的青衣小子,也会回忆她看到自己第一眼时眼中的惊讶。
李清照整日百无聊赖,身为独女,不肯嫁人,李格非也拿他没办法。好在这些年他手头也有了积蓄,养得起他的宝贝女儿,宠爱是一点没少。李格非整日陪着他的女儿吟诗作画,偶尔给她安排几个年轻才俊来自己家后院,奈何李清照都不正眼看人家。
只是李清照偶尔会在嘴里念念有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赵明诚有所顾虑,又有要事在身,匆匆回凤翔复命去了。
他要搞工业革命。这是唯一重振关中,兴复汉室的办法。
一回到秦凤路,看着关中大地满目疮痍,赵明诚就感到使命在催促他。
见到一个个面朝黄土背朝天,吼着陕西嗓音的部属,赵明诚倍感踏实。
这一次他就没那么多耐心,不再想着启发这些人,他打算自己作为主工程师,和这些人一起设计,不能再想着靠着自己置身事外就能把机器造出来了。
于是赵明诚一回去就召集凤翔府的工匠。
这些工匠们听到赵明诚又叫他们,如数来了。
只是没想到赵明诚是在厨房里等他们。
厨房里,灶里柴火噼里啪啦的烧,火焰极盛,灶台上放着一口大锅,锅里放满了水,大锅上又罩个大梨木蒸笼。
这是蒸馍馍的家伙事,原本要在蒸笼上再盖两个大石头,又或者其他重物压住方可如此才能让蒸气不要乱跑。
但是赵明诚却没有让人用重物压制。
也是秦传书等人进来,便看到开水在锅里沸腾,三层蒸笼在锅上跳舞的情景。
赵明诚问,“诸位不是说没有外力,就不能让木轨道车开动吗。如果以蒸气为动力,又当如何呢?”
众人闻言,各自面面相觑。
有人已经低语起来,“这个办法可以试试啊。”
“是啊,有蒸汽,木头不就自己开始动了吗。”
秦传书早就知道赵明诚想干嘛了,他想设计一个天马行空的东西,本来青春书不想跟着他浪费光阴,可是现在他了解了赵明诚,有他在,这个天马行空不靠外力推动的轨道车一定能问世。
既然如此,他为什么不加入呢。
赵明诚走了后,秦传书自己没事了就每天在院子里思考要让什么让这个东西自己动起来。
秦传书看了一下炉灶下面的熊熊燃烧的烈火,他摇着头道,“这怎么能行。要用蒸汽,必然要用火。火一烧,轨道车是木头做的,整个车都要烧起来了。”
赵明诚斩钉截铁道,“那就不要用木头做的车,用铁做的。也不要用柴火烧,用炭烧。”
众人闻言,自然都怔在原地。
秦传书道,“你敢说,我就敢做。问题是我们哪里来那么多铁。”
“车简单。我宋有那么多铁匠,砸出一套铁皮车出来不是什么难事。而且我们不一定非要用铁车,还是可以用木轨道车,我们可以找其他的东西,隔住车头和后面的车身。问题还在动力上。要用蒸汽催动车,让车动起来,让车按照我们想让他开动的方向动起来。你们听明白了吗?”
众工匠齐齐摇头。
“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