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膀胱 (求订阅打赏!)
众工匠和赵明诚大眼瞪小眼。
赵明诚异常沉默,他拿了一把椅子,背着众人坐了,面向锅炉。
柴火在灶下噼里啪啦的烧着,蒸笼上冒着白色热气的同时,还在上下跳动。
众工匠在后有的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有的用眼神交流会意。大家都搞不明白,这安抚使现在在想什么。
就在大家疑惑的时候,秦传书卷了纸币过来,“不知安抚使到底想要我们造的是什么东西,可否给我们画出来。”
赵明诚抬首看着秦传书,“老秦你这是?”
“我相信以安抚使的为人,一个敢出生入死的人,不会真的想去做一些天马行空的事情。他们不想着跟着您干,我秦传书来。”
其他工匠见了,一个个不满情绪高涨,制作轨道车拿了头筹的林有之站出来道,“哎!老秦,怎么说话呢。这话说的,合着就你仗义,我们其他人都是目光短浅是吧。不就是做轨道车吗,哪朝哪代没个手艺人就,这件事,我自然是奉陪到底。”
其他人见了,自然也跟上。“闲着也是闲着,不如琢磨琢磨这个新东西。”
秦传书将纸往前一递,赵明诚见这些人这么有诚意,自然拿了执笔,它按照现代火车的模样,画了一副草图。
众人摊开一看,这车头拉着一节一节的方箱,大家伙都纳闷。
“这是个什么玩意儿?”
“我们现在用的都是马车,用马在前面拉,后面带个车厢。我想过了。如果有代替马的动力安装在车头,让车可以走的更快,拉的东西更多。”
众人听了,还是有人摇摇头,这还是天马行空啊。
秦传书问道,“这个东西,我们从来没有见过。为什么安抚使相信这个东西一定能做出来呢?我们诚心乐意帮忙,可是光有诚心没有用啊。”
“是啊,叫我们依样画葫芦,再现轨道车,这可不是什么难事。可是做一样过去没有,以后也不见得能成功的东西。”林有之面露难色。
赵明诚站起,在偌大的厨房里对着众工匠神色冷峻。
“这个东西,不是能不能做出来的问题,而是几时能造出来?”
“你们都怀疑这个东西做不出来。可我要告诉你们,世界上一定会诞生这样的家伙什。如果我们不先一步造,就要被其他人追上来!”
“你们也不想想,如今的关中都成了什么样子了。曾经天下人最向往的风水宝地,如今不仅仅有外族觊觎,更有百姓频频外流。都说南人靠着残山剩水过活,可是我看我们汉人,关中人,却是些不思进取,只知道守着祖宗旧地啃老祖宗基业的人。”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们汉人竟然成了只知道求个安稳的民族。我们的祖辈,在好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文化全面繁荣,各种学说流行,更有各种手艺进步。怎么到了今天,一个个都觉得有口吃的喝的就满足了呢。”
赵明诚看向众人,“今日来的诸位,哪个不是家里有老有小。可是我想要问一问诸位,难道你们真的觉得,人活一辈子,光有吃的喝的就满足了吗?我们是人,不是猪猡!”
众工匠听了,一个个若有所悟。
满堂没有人敢说话,大家都呆呆的看着赵明诚。
就在这时,一侧随行的士兵看不下去了,他举着拳头问道,“可是现在的我们,若是稍微不努力,连饭都吃不饱。这又算什么!?”
随安一时激动,上去踢了这名士兵一脚,“你这厮,你的军饷谁给你发的?”
“好了。我倒是觉得,这个士兵说得好。你们中有些人,也不过是勉强满足了温饱。之所以来到我面前,为的是能够拿走银子,好补贴家里。可是我想要问问你们,仅仅有这些,你们就觉得足够了吗?”
众人听了,一个个都觉得莫名其妙。
“那安抚使,你倒是说说看。现在的生活可以怎么改,旁的不说,就问轨道车做出来有什么用?”
“过往要十天才能去往开封,如果我们做出轨道车,用一天的功夫就可以抵达开封。过往要用七天的时间才能派兵到关外,如果我们做出轨道车,用半天的时间就可以出兵。到时候,谁还敢来犯我中国。”
工匠们听了,一个个还表示有所犹豫。
秦传书双手环胸,这个汴京来的才子脑筋转的挺快的。他不是天马行空,他是想靠着技术改变现实,从此一劳永逸的解决所有问题。
想法真的不错,可是能成吗?
见众人都犹犹豫豫,显然是已经被说动了。
赵明诚复道,“诸位不必担心,我身为安抚使,言出必行。今日既然决意要打造这轨道车,事情不成功,我不会放弃。至于工薪,大家也无需担心。我会一直陪着诸位,亲自督造这轨道车。”
众人都唱喏。
赵明诚动员完工匠,众人各自散去。
虽然大家一开始没有对所谓轨道车抱希望,而且始终无法想象轨道车到底是个什么模样,但是看在赵明诚的面子上,看在他鼓囊囊的腰包的份上,他们对这件事投入了兴趣。
兴趣,是一切的开始。
从这一天开始,凤翔城里刮起了一股研究器物工具的风气。
来来往往商旅路过,总能看到大街小巷有些人对着跳动的茶壶盖研究。
赵明诚指明了研究方向,首先解决蒸汽这个动力问题,至于铁皮,这涉及国家矿产资源。冷兵器时代,随意挖掘调用矿产资源,那是有谋反之嫌的。
只是让赵明诚倍感失落的是,一个月功夫过去了,他儿子都会叫爹了,这帮工匠别说蒸汽机了,到现在都没弄明白蒸汽这个玩意是什么。
直到十月的一天,从蜀地来了一个茶叶商贩,他到了秦凤路境内就听人说了他们大宋最有名的少年才子安抚使在秦凤路的作为。
说是要创造一个不靠人力和马力就能拉动的马车,这个商贩顿时两眼放光。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这样的车,倒也省的我老头子每年都要长途跋涉来回各地贩茶了。”
这个人,名叫陶亭,他听说了这些事情后十分好奇的去了一趟凤翔。
陈仓是个宝地,路上陶亭还见到了一些食铁兽,他们正爬在二十米高的树枝上,用那双深邃的眼睛仰望天空,思考人生。
除了食铁兽,还有一些金丝猴。
虽然这些东西在蜀地也很常见,但是他没想到在西北也能见到这些珍稀野兽。
待他到了凤翔城,在城门前就见到几个孩子追着彼此的尾转着大风车,再往内走,又见好几个人在城中堆了个土坑烧着柴火,在上面架着茶壶,任凭热水鼓动鼓动的冒。
他转了一圈下来,听这些人说他们的安抚使是如何异想天开,也听他们说他们的安抚使是如何的与众不同。
这个年迈,身材矮小的老头在城中转了一圈,发现不少墙壁上、公告栏上贴着奖赏文告。
上面写着凡是能不靠着马车和人力使得车辆开动,不管什么方式,可获一百两银子。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陶亭在凤翔城停留了数日,听更多人说了赵明诚的想法,也亲自去那个作坊看了轨道车。
陶亭不知道为何,一见到这个轨道车,顿时明白了赵明诚的意思。
“不靠外,那就只有靠内。不想烧着木车,那就只能把火包起来,隔绝掉。既然有暖炉,烤箱,为什么不加以利用呢。”
陶亭使了点钱,打点了一番进入了赵府,接待他的人是赵明诚的夫人。
章纤云想做好贤内助,自然也参与了这些事。
她接见了陶亭,是因为陶亭自称,他有办法能让车自己动起来。
待见到这个短小精悍的老头,他一双精明的目光见到接见自己的是个妇人,而且如此如花似玉,竟然摇摇头,“我来是求见安抚使的,见了夫人怕是舌头打了结不会说话了。”
章纤云纳闷,“我虽然是女流,可是也一力支持这轨车的发明。陶官人既然有本事,只需告诉我才是。”
陶亭摇摇头。
女人这种东西,天生以感情为重,喜好争风吃醋,这女子一看就是为了讨好他夫君,估计等他吐露了自己的办法,到时候这个人就会把功劳自己占了。随后给点银子把自己打发了,好让她自己在她夫君面前出尽风头。
陶亭,是个商人。
章纤云自然郁闷,眼前这个小老头看着年纪挺大,可是那双眼睛亮晶晶的,看着就充满了智慧。
章纤云为了赵明诚,自然忍耐,请着他去后堂用饭休息,等赵明诚从军营回来。
赵明诚每天在军营里都在看着士兵训练,有时候自己也练习射箭术。
按照赵明诚的话说,他拥有了一副好牌,就一定要赢得漂亮。
既然自己拥有了世界上最好的弓和箭,那自然要做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弓箭手。
抱着这种信念,时日稍短,便可出成效。
就是赵明诚射箭的时候,偶尔在想,既然大宋都有火药武器了,为什么不考虑研究火枪呢。
这一天,他照常回到家中。
却见到旁侧大厅里候着一位老人,他向赵明诚表明来意。
赵明诚自然乐意听他讲述他的想法,谁也没想到,一群年轻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最后是竟然被一个老年商旅给解决了。
赵明诚见到商旅就想到来小时候来自己家门中要借助他父亲的实力开店的那些商贾,见到这个人他自然有所防范。
“不知道陶官人有什么妙法,竟然能让车不靠着人力和畜力就动起来。”
他笑呵呵地捋须对赵明诚道,“我有一小儿玩具,安抚使看了便知道了我的意思。”
“那还不拿出来。”
众人的眼睛都绷直了,都想看看是什么宝贝。
没想到这位老先生晃晃悠悠拿出一个袋子,可是这袋子上面布着许多纹路,看着像是——猪膀胱。
很快一股子骚臭味道弥漫室内,赵明诚纳闷,“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这人双目炯炯,他笑道,“这是公猪的膀胱啊!”
“这东西,能让轨道车动起来吗?”
陶亭摇摇头,“光靠这个自然是不能。不过道理都在这个猪膀胱上了。”
章纤云捏着鼻子,“你这个人,莫不是存心来找我们夫妇开涮?”
赵明诚揽住章纤云的腰肢,“夫人稍微忍耐些。”
赵明诚看向陶亭,“听说高人自然与常人不同,喜欢出怪招,奇招。我看先生也是斯文之人,既然带了这膀胱过来,自然有用处。”
陶亭作揖,“不愧是安抚使,果然有气量。”当着众人的面,陶亭亲自对着这猪膀胱吹气,直到吹得像个皮球一样大。
他拿着这膀胱皮球,在赵明诚眼前晃了晃,随后将膀胱开口处松了手,顿时这膀胱内里的气往外一出,便在大厅里飞了起来,速度极快。等到气跑没了,干皮膀胱落在了地上。
赵明诚一步步上前,把膀胱捡了起来。
二人相视一笑,“陶相公实在是非同一般。这么久了,竟然只有陶相公想出来。”
章纤云不明所以。
陶亭笑道,“我生平走南闯北,坐的最多的却不是马车,而是舟。这青舟要向前走,可是却要往后拨动船桨,这就是缘故所在。我思考多时,其实这舟前进,靠的不是船桨的力量,而是借助水的力量反推前进。后来我见邻家杀猪小儿好玩弄此物,更是觉得有趣。”
“我想安抚使想要打造的东西,虽然要用到蒸汽,但是蒸汽只是个工具,关键是要借助涌动出来的蒸汽的力量作为助推力。就好比这猪膀胱,看似是在放气,实在是给了助力。又比如驾舟,看似是在往后拨,实际上却让船有了向前的助力。”
这不正是物理学上的力的反作用吗?
中国人杰地灵谁说搞不出来这玩意儿。
“明诚佩服。不知老先生可否留下来,为我这轨道车出一份力。”
陶亭笑笑,“我这一生漂泊四海,到了也是贩卖茶叶为生。如何能在安抚使驾下屈就,不敢不敢。”
“既然一生漂泊,何不老年定居于这凤翔。先生有这样的才能,为何不用在正途上呢,若是继续从商,岂不是白白浪费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