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掀宋 > 第66章 草木零落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87章 草木零落兮

“草木零落兮秋风起,江渚分兮鱼雁归。朕未尝不想做汉武帝、唐太宗那般雄才大略的英主,奈何时局不佳。朕能做的就是以退为进,保住朝中的中流砥柱,以及为大宋选择一位有能力的继位之君。”

这么六年下来,赵似的所作所为都让满朝文武看在眼里,虽然毛病不少,建树不多,可是他是个好皇帝。

赵挺之的眼圈在合适的时机红了,随后伏在地上,“官家为大宋江山社稷苦心孤诣,实在是难得的明君。”

“少师,朕知道你的心意,快起来吧。朕的身体实在是无力支撑了。”

-----------------

次日朝会,满朝文武紫色、红色、青色、蓝色一应俱全,为首的赵挺之穿着朱紫色的袍服,面上略带着些苍白。

这种苍白的背后是对朝局的推演,以及对未来新君的估量。赵挺之知道赵佶很好应付,因为赵佶精通人情世故,可正是这一点,让赵挺之对赵佶没有那么多的信任。

但是赵挺之这号人物,最是愚忠。

即便他知道赵佶是个不能掌握乾坤的主子,但是他还是会照做不误,坚持对他尽忠。

而这其中最大的变数就是,赵佶上台后,真的会按照赵似期待和部署的那样,仍旧重用他吗。

他这个少师的位置,虽说前前后后做了都将尽一年了,可始终是感觉脚底空空。说白了,那是表面风光,心里始终不踏实。甚至于依据过往他对大宋国情的判断,日后的日子会更加艰难。

他是愚忠,可是不会做自我欺骗的事情,像大宋如今这种千疮百孔的事情,就是神仙下凡也救不了。

再说了,中国几千年历史摆在前头,未来会发生什么,赵挺之差不多有所预料,只是闭着眼睛,不敢往那些方面去想罢了。

这么一来,赵挺之就是站在大宋历史发展的分节点上。他双手交叠安在胸前,明明脚底下踩着全天下最名贵的大理石地板,可是却感觉自己站在薄薄的冰层上。

他深知今日这桩事将载入史册,而他本人早在成为大宋三品要员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被载入大宋史册的资格,只是今日这件事,实在是让他有了一种‘欲尽不尽说不出’的感觉。

众臣都在他身后站着,大多数人明面上是跟他一条心,都在后头恭恭敬敬站着,也没什么人造次。

一如往常,赵似轻飘飘地走近了大殿,一个大男人入殿发出的声音还没有猫儿大。

他的面上总是挂着去不掉的青色和黑色,远远望去赵似的面容则是一片惨白。

赵似轻轻地小心翼翼地坐在椅子上,仿佛是怕龙椅把他给磕坏了。

赵挺之甚至不敢抬眼去望。脑子里天旋地转的,不知道赵似发布诏书后,文武百官会如何。

待到文武百官都朝见后,赵似清了清嗓子,随后动了动手指,随行太监便立刻提着袍子向台下走去,将诏书交给赵挺之。

众臣见到这一幕,一个个都还挺好奇的,个个引长脖颈看着台上这一幕。

赵挺之却像是上刑场一般,迈开似乎灌满了铅块的两腿,艰难地走到众人的面前。

从青州布衣到大宋的宰相,赵挺之一路走了四十六年。可是一路上多少风雨,他都没有像今日这般感到艰难。只因为他还有点良知,知道坐在宰执这个位置,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天下百姓,那是万万人的生计。

当这份诏书宣读,又有无数人的命运将被改变。

赵挺之立在赵似左前方,面对着文武百官。赵似担忧却又无力的目光落在赵挺之的肩膀上。

此时赵挺之的左肩上落着透过窗槅子打进来的一方阳光,而右肩膀上则落着些许阴凉。

赵挺之艰难地张口,一开始嘴巴是失声的,等到展开诏书,也是顿了好一会,才长了口。

一个人究竟是多爱他的国家、爱他的祖宗基业,才会选择出这样的下策,以自己的权位去换大宋的一线机会。

只是赵挺之知道自己肩膀上担着的是什么胆子,所以他没有让心中的哽咽发出声音来,竟然保持了一个相当稳重的声调。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朕身体欠安,常年羸弱,上不能承接天命,下不能抚恤百姓,朕心委实愧对列祖列宗,更为不能安抚百姓而夙夜忧叹。”

这些都是大白话,可见是赵似的亲笔,都是他的真心话。

“本应顺先帝之命,上安朝廷,下抚百姓,却一直为病体拖累,于国于朝不利。经与朝中诸位大臣商议,朕决定退位,尊为太上皇。”

诏书还没宣读完,赵明诚便眼前一黑。

“然思虑江山社稷,国不可一日无君。朕今禅帝位于端王赵佶。钦此。”

诏书宣读完,随行太监竟然首先长舒一口气。赵似侧目瞟了他一眼,自己竟然也觉得心里一轻。

可是朝堂上的诸臣却个个面面相觑,甚至于有人开始面色发青了。当初为了拱楚王赵似上台,他们可是跟着章惇把端王赵佶贬的一无是处。

更有些人,原本和赵佶关系还不错,可是见赵佶争夺储君失败,从此见了他便像见了过街老鼠一般。

没想到绕了半天,赵佶又回到了皇帝的宝座上,他们自然感到大事不妙。

刑恕也懵了,本以为今日就是议论些平常的朝事,没想到赵似突然宣布他不干了,而且还把皇位交给了曾经和他争夺储位的最大对手赵佶。

可是看姐夫的表情,他似乎早就知道了这件事。刑恕免不了低头,这么大的事情,姊夫怎么不告诉我一声呢。

直到身旁赵明诚的目光透过人群,直直地落在赵似身上。这一束目光里包含着惊讶、疑惑、惋惜、不甘。

在朝堂上,讲究的是礼仪,双目可不能随便直视皇帝。也就只有赵明诚会这样感情用事,在朝堂上公然这么看着赵似。

赵似察觉到了,此时此刻,他真的想像当初自己是个王爷那般,狠狠和赵明诚撞个肩。

可是不能……

赵似也仅仅只是用一个眼神回答了他对赵明诚的爱意。

此后,他就一直幽居在福宁殿,等着老天爷收走他的性命。

事情的发展,超乎他的预期。赵明诚看向他父亲,却见赵挺之一点也不意外。众臣也都是一默,随后有些忠臣终是忍不住,面对这样的明君,他们纷纷用宽大的袍服袖子掩面擦泪。

“官家,怎可如此为之啊,这不是弃我等于不顾吗?”

赵似摆摆手,“好了好了,日后有你们为朕哭的时候。”

说完这个朕字,诸臣却都又目光一亮。

赵似缓缓闭上了口,“退朝吧。”

说罢,赵似在一众的拦截、挽留下,头也不回地迈着他的身体轻飘飘地飘走了。

众人都在挽留赵似,甚至一路跟到了赵似现在居住的福宁殿,可是只有赵明诚站在原地没有动。

他异常伤感,大宋皇宫里仍然有耀眼夺目的秋菊绽放着,可是赵明诚却一个人穿着华丽的紫色正二品朝服一个人跌跌撞撞往宫外走去。

张商英站在挽留赵似的人群身后,看着赵明诚一个人默默离开,这一刻,他才发现,赵明诚其实很善于伪装。

他才是……满朝文武之中对赵似最忠心的人。甚至于他对赵似的那种忠心里不掺和任何一点杂念。

赵明诚一个人垂头丧气地走着,可是出宫门之际,见到自己的父亲和姨丈刑恕追着赵似,却忍不住发出了一声冷笑。

残酷的人性、冷峻的现实如刀似剑般扎在赵明诚脸上,他脸上已经被岁月布上了浓密的胡须,待见到宫外垂在汴河边上的垂柳竟觉得有些古朴,秋风扑在面上竟然觉得有些冷意。

这一日,他率先回府,却将自己关在书房里。

想他十七岁开始就践行改名换天的理想,一直到如今,已经走过了将近八个春秋。

可是都没有这一回让他感到无力。

夜深时,赵明诚竟然在自己眼角处揩下两行泪来。

为什么赵煦、赵似这样的好皇帝,却没有长久的生命可以享用;反而是赵佶这样以私利为先的人却拥有长达三十多年的统治时间,甚至于他被俘虏之后,还苟且了八年。

赵明诚鉴于历史上发生的着名的靖康之耻,理智上根本不赞成赵佶登基,毕竟以后会发生什么,历史已经给过答案了。

而且重要的不是赵佶在靖康之耻中经历了什么,而是中国在经历这件事后,它的文明将走向何方。

如果未来宋朝并不能在工业上扭转局势,重新占据黄河,打服四夷。

显然,宋朝的寿命也该倒头了,去它的南宋!连黄河都丢了的王朝,还是不反省,还在那重文轻武,用左手打右手。

-----------------

往往是历史一些关键关口处,生活在当时时空下的人并不具有能力预判未来。

在中国的历史上,只有一个皇帝做出了那种可以影响千古的决定,指引着未来向一个相对正确的方向发展。

这个皇帝自然是秦始皇。

但是他的见地却过于高远,整个皇帝制度,一直经历了汉、唐、宋、元、明、清才得以完备成熟。

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却始终围绕着儒学、理学、佛学、禅宗、道教这些学说做文章,以至于皇帝制度发展到最后分明都解体了,可是根本没有人创造出新的制度,给中国的文明注入新的活力。

所以赵明诚把所有的宝都押在了工业革命上。

因为皇帝制度根本无法改革,就是到了现当代,皇帝制度在国际上都是相当发达的政治文明制度,只是有些人别有用心将这种高度发达的政治文明用了一种贬低性的词汇——封建制度。

事实上,皇帝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

什么西方的三权分立,难道真的比唐宋的三省六部制高明吗?

赵明诚在思考这些问题,希望能给此时的大宋找到一个开阔些的出路。

总不能明明知道船要沉,却什么都不做,和大家一起沉沦淹没。

真是,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

此时此刻,在同一片苍蓝色的天空下,天上悬挂着皎洁的圆月。

只是这轮圆月,却是鲜红色的。

整个汴京城的百姓见到这轮血月,都在自家宅院里望着圆月猜测。

赵明诚、赵似、赵佶、赵挺之、张商英、韩忠彦、律师覃、侯蒙、徐长明、折可适、陈朝老、陈东等人自然也在抬头望着这一轮血月。

在历史上,这次异常的天象也曾留在史书上。

当时赵佶已经继位五六年之久了,朝中蔡京和赵挺之夺权。赵挺之因为察觉到蔡京的奸恶,便屡次对赵佶陈述蔡京为人奸诈。

但是四起四落的蔡京早就对人性失去了最后的幻想,他在回朝被重新重用后,变本加厉地打击报复元佑党派。

赵挺之因为多次上谏,被蔡京忌恨排挤,最终不得不在任相后主动提出致休。

只是在他上奏了致休奏疏后,天空中便陨落了巨星,与之相伴的还有血月之象。

在根本没有科技这种概念的古代,于中国这种历来便充斥着神话传说的大地上,统治者总是高度重视天象。

尤其是赵佶,他是一个艺术家,同时也是典型的宗教家,非常喜好禅宗、道家神仙术。

面对天象的提醒,赵佶认为这是上天对赵挺之离开汴京的警示,于是赵佶便把赵挺之又请了回来做宰相。

只是这一轮血月挂在天上,再结合之前流星坠落,一时间汴京城中自然谣言四起。

这个时代,本就有许多打着易经旗号招摇撞骗的术士,见到这种明显的怪异天象,他们自然在街头纷纷下论断。

这可是赵似宣布退位,由端王赵佶接替君位之后才发生的天象,于是众人人心惶惶,还有人已经编排了不少造谣污蔑赵佶的话出来。

赵似千算万算也没想到,还会有天生异象这种怪事。这就让他在退位之后,仍旧不能安宁。

可是赵明诚却望着天上这轮巨大的血色月亮,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若传说是真的,那大宋是真的气数将尽。这个时候出现血月,可谓天助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