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西明离火 > 第二五一章 部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51章 部署

南离一行人马抵达汉州时,已经是十月时节,山间下起了飘飘洒洒、落地即融的小雪。

邛州到汉州将近二百五十里的行程,驿传恢复后快马塘报一日夜可抵,大军行动寻常时节要行四五日,但南离率兵停留沿途郫县、彭县才抵汉州,又绕了些路,最终整整用了八日。

同行范文光因为要履行巡抚职责,考核诸县官吏业绩,因此沿途各县停留的时日稍长,南离与之约定最终在汉州会合相商,便先行赶往张翦率崇义营驻守的汉州。

这一趟北上随行文武官员甚多,不仅有朝廷任命的川南巡抚范文光随行,南离这边还带着主管粮饷的谭绍扬,拟任川北巡按御史的慕天蚕,带兵的是镇标参将席地阙、游击赵茂丰。

说起慕天蚕这个可以预期的御史头衔,完全来自于樊一蘅对于慕老三的那种古怪的美好印象,以至于南离也很意外。

但细一思量,慕天蚕真格做个巡按御史也好,他这样的未必就比钱邦芑那路的差了。

钱邦芑这几年干了什么呢?

他常驻贵阳,从未履足四川,却巡按川黔,于千里之外风闻言事,挑唆军阀们互相攻杀,在朱荣藩僭伪的事件上,跳着脚逼迫川蜀文武站队,否则就是从逆。

在南离看来,两川乱局自有军阀坐大的底因,也有朝廷叠床架屋的颟顸,但是钱邦芑这路人的搅屎棍手段也不可小觑。

慕老三做个巡按御史,也就做了。

而且就所谓的邛州锦衣卫西南安抚司来说,已经变成了南离手下的一个小特务衙门,慕天蚕长期在里面折腾,早晚弄出事来。

作为特务机关的衙门口一则要绝对忠诚,二则不可显山露水。

这两则一起说来韩羽最适合,曹昌虎是将就凑合,吴元龙也合适,可他不爱干,至于慕天蚕慕青天真的不行。

尤其这第二则不可显山露水显然更不适合慕大青天,反而民间所称的八府巡按威风八面更适合慕老三抖威风,再说起御史斗官,实在是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了。

慕老三自己小地主出身,曾经在初入邛州时被欧阳直蛊惑,向媅媺告密,止住了南离的霹雳手段,但后来南离想起来其实也有自己过左的成分。

后来宝和寨遭难后,慕三爷死心塌地跟着南离行事,虽然魂淡,但一举一动都听南离的话,与媅媺那边因为各种破烂事,反倒疏远了些。

何况御史还可以直达天听、风闻言事,至于向行在上什么表,奏什么事,没关系,反正慕老三也不会写,必要时南离甚至可以亲自捉刀。

就说本来蜀王失踪这件皇上钦命的案件,按理会审该三司、三堂再加锦衣卫。

但朝廷的锦衣卫显然来不了,邛州的锦衣卫南离觉得上不得台面,就这么对付事的,这时这事定论了正好把慕老三调出来,这个衙门将按照南离后续安排的发展轨迹去运转,免得翻车。

文官在调整的同时,部队的部署也在调整。

首先大义营、铁胜营、关山营经过整补,正齐装满员、士气高昂。

至于崇义营在汉州、中江、罗江、绵州一线与清兵大战也没有,小战还不断,一直是处于临战状态,半年下来人员、士气都有折损。

南离深知,人家崇义营在汉州、中江至潼川一线也已经折腾大半年了,其余诸营都已经按照一营五司来完善编成,补充衣甲器械,铁胜营已经搞了三门小炮在折腾炮手了,崇义营却还是一营四司的就编制。

虽然协同的作战的乡兵、壮丁还有一批,但都未经束伍,衣甲、器械也都是靠的当地捡落。

这么说来崇义营也该休整了,毕竟都是一家人正应该整整齐齐,带点强迫症的南离也不好厚此薄彼。

于是下令调整部署,关山营开赴蒲江整训,余飞正式投在南离这个邛州总兵帐下听令,将把关山营按照邛州军的标准彻底编训。

从下川南立功班师的铁胜营已经补充休整完毕,南离正是打算用铁胜营把崇义营换下来好好整补一番,换个样子。

按照预令,铁胜营已经前出至崇宁,准备邛州秋粮运到,便接替汉州守备,换下紧张了半年的崇义营。

大义营不曾出战,一直负责邛州至成都之间的要地守备,最为完备。

秋收后百姓的生产大大恢复,于是按照预令开始收缩部队,不再参与助农生产,并恢复全面的集中整训。

这一部署有南离有意识的布置防秋日常,同时也是在看潼川州的收复时机,需要根据潼川的城守情况,来决定攻防策略。

但打仗就是这样,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若是到了汉州一看,真的有战机,那时再调部队,多则一个月少则折腾半个来月,部队、粮饷、器械都到位了,可能因那时敌人早调整部署,战机又消失了。

因此不管怎样,部队的部署都要调整。

令南离安心的一桩事则是一路来时看到的诸县招抚流民、恢复生产的成效。

如今过去无官、无兵、无民、无粮的状况已经大为改观。

彭、灌、郫、崇,新繁、金堂,原本自行点选士子委任的六名县令得到樊一蘅的背书,移文行在吏部,以备铨注。

这是个形式,但是不可或缺。

虽然各县已经行政半年,且有三义盟为依托,有出山百姓的拥戴,但是有了朝廷背书,三义盟镇压豪强就更加理直气壮,其中还在摇摆的士绅也将更为听令,能够明显的提高恢复生产的效率。

招抚流民、恢复生产后,各县都在按照统一部署,修整城池,整顿乡兵。

这一回樊一蘅邛州之行,勘办朱枰枻一案之外,南离最大的收获是自己帐下的文武得到樊一蘅向朝廷的保举。

如今的年月,勋镇自行署官已是常态,尤其西川这种天高皇帝远,跟流落的行在隔山隔水的地方。

但在樊一蘅看来,南离行事守规矩,心中有朝廷,比那些拎着空敕随便乱发的武夫们靠谱的多,因此也更乐于发挥余热,为邛州、成都诸县已署的临时官员保举铨注。

但在杨展等勋镇看来,南离此行纯属多此一举,但南离可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这,就是自己面对朝廷的政治态度,这是他的本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