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慕容复等人到来,院长黄裳马上带人迎接。
“那位就是.......德公?”
“是德公来了啊!”
“德公年少有为,风采不凡,不愧是东南的擎天一柱啊!”
大宋的文官们得知慕容复到来,纠结了半天的称呼,最终叫慕容复为“德公”。
因为外界传言,慕容复姓慕容,单名一个复字,字有德。
慕容复现在的头衔太多了,这又是皇父摄政王,又是大宋吴王,又是什么华夏保民官和什么天下兵马大元帅的。
简直能和隔壁冰与火之歌的风暴降生的丹妮莉丝有一拼。
这称呼头衔,叫哪个都不合适,而中国人素来对于德高望重的实权人物,都是称之为“公”的。
例如刘邦未成事的时候,人称刘季。
后来得了势,但还没有称帝的时候,就叫沛公。
而后面,往往是按照字来称呼的,德公就很恰当。
所以慕容复,就成了德公。
听到众文人的称呼,慕容复却是脸一黑。
因为赵佶后来被俘,就被金人封为了昏德公。
但慕容复也懒得纠正众人,反正这些文人,他不打算大用,现在是同床异梦,日后肯定是要过河拆桥的。
“各位好啊!之前我突然起兵,并非无缘无故,实乃当今两位伪帝昏庸,导致大宋内乱。我不得已,发动了‘东南互保’,让诸位受惊了!”慕容复笑眯眯的说。
众人连忙道:
“德公拨乱反正,东南互保,有大功于社稷,真是德佩天地啊!”
“是啊,德公是我大宋的良心!”
“德公的叔父就是我大宋第一忠直之臣,德公自然也是忠臣,大大的忠臣!”
一群奸佞马上围上来溜须拍马。
大部分文人保持沉默。
既不跪舔,也不反对。
就像是受气的小媳妇一样,不开心,但还是躺平任输入。
真正铁骨铮铮的宋臣,除了慕容复点名要保护的几个,都已经被吴用给杀了。
留下来的,都是能够委曲求全的。
而且现在慕容复不是自立为皇,而是立了一个太祖后裔,还有太祖遗诏,并且有绿衣宋王拿着族谱现身说法,这宣统皇帝,确实是太祖苗裔。
对于这些宋臣,慕容复的态度不冷不热,但是绿衣宋王却十分上心,拉拢这些文臣支持宣统皇帝。
这些文臣的想法都松动了。
虽然大家都知道慕容复是董卓曹操一样的权臣,但是只要这层窗户纸不捅破,大家还是能够说服自己,自己是效命于皇宋,而不是投贼。
更可以在心中安慰自己,昔日王允也是屈服于董卓,为董卓鞍前马后,最后不也诛杀董卓成功了吗?
除虫射日,就在明日!
哼,这么一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我大宋的根子,自太宗就开始烂了,所以只有太祖一脉才能救大宋。如今我保宣统皇帝登基,大家支不支持啊?”慕容复又笑着问道。
“支持!”
“支持!”
“绝对支持啊!太祖遗诏说的很清楚,江山本来就应该是太祖一脉的嘛!”
这些文人充分体现出了文人风骨。
慕容复笑道:“诸位果然明辨是非,如今宣统皇帝登基,诸位好好学习《九藏》,他日大有用武之地。”
说罢,慕容复甩甩袖子,离开这场地,但是叫黄裳陪同。
“黄裳,你这个书院搞得不错。”慕容复道。
“他们只是口服,但不是心服啊!”黄裳叹气道。
“我也用不着他们心服,口服就行了。”慕容复道,“我以锦衣卫监察天下,敢有阳奉阴违,通敌叛国者,杀无赦!他们怕不怕我不重要,他们怕死就行了!”
黄裳道:“也只好如此了,师父你格局太大,想要再造乾坤,他们的那点微末道行,却远远不是师父你的对手啊!”
黄裳现在已经逐渐接受了慕容复要当皇帝的事实,主要是慕容复手里的势力太强大了,这样的人不当皇帝,反而是对天下不利的。
“你也清楚,我们虽然保着宣统皇帝,但是宣统只是一个过渡,过渡之后,就是历史转折中的慕容复了。所以我们的官制,是不能遵从大宋的。我要新设计一个官制。”慕容复说道。
黄裳问道:“不知道师父要设计什么官制?”
慕容复道:“国家的最高权力拥有者,自然是皇帝。因此皇帝是国家元首,代表了整个国家。并且拥有开启战争的权力,最终裁决权,拥有军权。以后军队的军官,皆要由太湖军校中诞生。嗯,以后会把演武堂改组为太湖军校。皇帝担任太湖军校校长,太子担任太湖军校主任。但是皇帝一人之力,不足以治理天下,所以皇帝需要一个秘书班子,也就是内阁。”
文官集团是不可避免会出现的,但只要皇帝始终担任军校校长,历代皆武德充沛,文官集团就难以上天。
但慕容复也觉得,皇帝不宜亲自去做事,因为做事就没有不犯错的,犯错就是对威权的损害,会导致威信下降。
让内阁去背锅,显然是个好选择。
当然,这种体制仍然不稳,但是它有一个最大的保障,就是长生不死的老祖宗慕容复。
慕容复相当于核武器,以后不会轻易下场,但是一旦下场,就能瞬间决定什么是大局。
慕容复预计,自己只要在仙剑之中成仙,就可以视核武为玩具了。
到时候,力量不下于魔尊重楼的他,就是真正的核武。
黄裳表示理解,问道:“不知这内阁是怎么个章程?”
慕容复道:“内阁掌握相权,最高负责人是宰相,宰相由皇帝任命。”
“皇帝任命后,宰相举荐人进入内阁,是为内阁大学士,协助自己处理朝政。”
“一般情况下,皇帝不会拒绝宰相的举荐。”
“宰相最多干十年,避免出现李林甫那种打压后辈的宰相。皇帝会按照这十年的情况,给宰相赐予爵位。”
“以侯爵起步,最高是公爵。”
“皇帝负责提出发展目标,内阁负责执行,另外有六部负责具体的事务。”
“此为,责任内阁制。”
“宰相犯下大错,皇帝就可以随时撤换宰相。”
有些话慕容复没说,但是黄裳却是听懂了。
宰相统领的内阁,干好了,皇帝会嘉奖爵位。
干不好,那就要背锅了。
皇帝自己是个仲裁者,负责提出目标,不管具体执行。
这样的话,执行的好,那是皇帝高瞻远瞩。
执行的不好,是宰相不行,把皇帝的经给念歪了。
加上皇帝担任军校校长,所有军官都是天子门生,皇帝对军队的影响力会一直保持下去。
这样,皇权实际上是得到了加强的。
当然,再完美的制度也会崩溃,但是已经成仙的慕容复,本身就是最大的架海金梁,是个稳定器。
“五年计划,发展?”黄裳是个聪明人,听出慕容复潜藏的台词,“以后国家的目标,是不断发展吗?”
慕容复点点头道:“是的,过去的王朝,其思路不是发展,而是坐地收租,不过是一家地主,换了另一家地主。因此,历朝历代不是没有进步,而是进步缓慢。”
“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很难有显着的提升,甚至随着人口的增长,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还在下降。”
“本朝要讲发展,你都是看到了,纺织厂,炼钢厂,兴修水利,这都是发展。造的铁多了,布匹多了,粮食多了,老百姓才能过得好,天下才能大治。所以,发展才是硬道理。”
“而对于发展,我提一个你能够理解的理念:那就是要科学的发展,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要全面协调,要可持续,不能搞竭泽而渔。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重点是不折腾,以人为本。”
慕容复说着,掏出一本书,递给黄裳,说道:“这是我写的书,里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你好好研读,我有大任要给你。”
经过这么长时间对《九藏》的学习,黄裳已经明白科学是什么,当下便觉得慕容复的思路当真是非常了不得,说道:“老师,您是要?”
“没错!”慕容复看着黄裳,“我已经决定了,在这个特殊时期,你是我的学生,由你来当帝国的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