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返回城里后,梅英和梁四娘回到燕辰的店里直接下了订单。订货的种类与上次给喻元买的丝绸差不多,但是又增加了双绉、锦缎等几个新品种。另外,回字纹提花的锦缎,又特意定制了加厚的,十天后能出货。价格比在麻埠低了三成。她要求货备齐后直接发到陕西泾阳。
燕辰拿到定金后,忍了半天还是问道:梅英妹妹要的货都是我们不常卖的,敢问是哪里的客人呢?
是我父亲从前的朋友,专做皮货、药材的。他在陕西河州的客户需要这些。不怕燕辰兄笑话,我也是头一次接这样的单子。之前从未做过丝绸生意,对丝绸的品类、行情也都不太了解,心里没底,才烦劳干妈专门陪我来苏州一趟。梅英此时也不避讳。
陕西河州可真远啊,我还从未做过这么远的生意。妹妹真的好胆识。燕辰听后对梅英肃然起敬。
他爹爹早些年专做官茶生意,货走的就是河州,是官府用来与西番人换马的。这些年岁数大了,做得少了。但生意上的朋友还多在那边。现在家里的生意基本都交给她了。梁四娘看了梅英一眼解释道。
话虽如此,但毕竟我还是个外行。我现在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倘若以后丝绸的生意真正做起来,还要靠燕辰兄帮衬呢。梅英满脸的诚意。
这个自然。真佩服妹妹的胆量。都是自家人,只要有需要,你随时知会我就行了。燕辰热络地说道。
梁四娘明白衣料行情变化对人们需求和兴趣的影响,就郑重其事地看着燕辰说:今天看了这里的织坊,真是开了眼界。过去皇宫里的娘娘平常也是素服布衣。现如今苏州城里的寻常百姓穿戴绫罗绸缎已是家常便饭。各种料子叫人眼花缭乱,时新的东西层出不穷,这些讯息需得靠你及时传递给梅英啊。
干妈说的正是。想与西番人做生意的人肯定不仅仅只有咱们。咱们若能及时了解这边的行情,又能掌握这丝绸到了番邦,客人主要拿来做什么用?如此恐怕才能适销对路地采买销货。毕竟要经过这么远的路途、诸多的关卡走货,刨除别的风险不说,单就货不对路这一条都能压死人。梅英把自己压在心里的担忧对燕辰和盘托出。
燕辰和梁四娘听罢梅英的一席话,都叹服她的深谋远虑。
随后,三个人又对今后合作的许多关键环节进行了细致商议。
燕辰听梁四娘说她和梅英还要逗留几日,就毛遂自荐道:姑妈,正好我在虎丘那边有个小宅院,你们今日就直接搬过去在那里住几日。那边游玩的地方多,有说书场子,茶楼。另外,还有寺庙,除了拜佛,还可以游乐。我这几天带你们好好逛逛,休息休息。
那我们就不客气啦。这样倒也省事些,不必天天乘船。这些天坐船坐得我每日里晕乎乎的。真是老了,不中用了。梁四娘说完自己先笑起来。
那太好了。一会儿我随你们到住处拿东西直接过去,晚上就在虎丘那边吃饭。燕辰说罢起身去让下人先到虎丘那边的宅院准备。
燕辰的宅院离虎丘的灵岩寺很近,燕辰陪梁四娘和梅英一大早就到寺里拜佛。
灵岩寺的山门开在河边,有专门的码头,下船后,沿着宽阔的台阶拾级而上进到寺里,顺着山势自下而上分别是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最高处是灵岩塔。
寺里香客还不是很多,大殿四角的风铃在晨风中叮呤悦耳。两侧甬道旁的古柏遮天蔽日,整个寺庙安详宁静。
梁四娘和梅英进了山门后就请了香逐殿进去焚香叩拜。到了大雄宝殿,分别在佛祖和观音宝座前虔诚叩拜许愿后,梅英各捐了一笔供养,祈求菩萨保佑照拂,诸事顺利。
虎丘山前山后的亭台轩榭逶迤参差,柳岸莲池景色优美,茶肆酒楼古雅清幽。这里远离街市的喧嚣与嘈杂,连日来堆在心底的焦躁荡然而去。三个人信步赏玩,悠哉游哉。
今日正好是十五,晚上我朋友荀夫人的逸居苑有香汇,请你们去喝茶品香赏月。燕辰道。
燕辰倒是个雅士。这样也好,正好梅英也在做茶礼、红妆,去看一看应该能有一些收获。梁四娘欣然应允。
用过晚饭,燕辰等人到了逸居苑,梅英就被这里的环境吸引住了。
竹木栅栏的围墙上盘绕着细细的花藤,两扇木门半掩着。推门进去,迎面看见一所悬山顶的房舍宽敞舒展,远远挑出的垂悬屋檐掩映在高大茂密的银杏树下。沿着鹅卵石铺就的小径逶迤而行,走近便看到廊檐下的木格窗里透出淡淡的灯光,给人一种静谧安详的感觉。
燕辰先生到了?一位身材纤细的侍女微笑着迎了出来。这女子身着轻盈飘逸的月白罗裙,外罩镶边的对襟长甲。耳垂上的丁香耳饰熠熠生辉。
燕辰介绍道:这是应天府的贵客,粱姑妈、梅英妹妹。
侍女双手向腰间叉握,屈膝向客人们拜了拜,便引着众人进屋。
屋里地面上通铺了蔺草席垫,踏上去柔韧凉爽,令梁四娘和梅英疲劳顿消。
侍女轻声细语道:荀夫人,客人到了。诸位请随意坐。
三人走近前去席地而坐,梅英定睛才看清楚一位中年妇人微闭双目,似在打坐。
原来屋里的四壁都是宽敞的大纱窗,窗扇高高挑起,屋内基本是半通透的,月光的清辉投进来,更显得幽深静谧。
香友吉祥。今日是清茶席,各位随喜吧。荀夫人向众人微微鞠躬施礼。
侍女准备了几样茶,换了两种茶皿。荀夫人取了茶叶和茶具,冲泡方式各有不同,但步骤都简单。
燕辰轻笑道:夫人的品茶规矩简单,免去了看、闻、巡、品诸多步骤,倒显得随意了。
你白日里俗务缠身,到此时能坐下来喝杯茶,还要弄出那些俗套吗?你看此时屋外的月光,它不也是淡到叫人不在意,可这屋里月光何处不在?你且在意茶味便是!荀夫人浅笑道。
梁四娘不禁感慨道:夫人看得明白。眼前这看似寡淡清简,倒是让人忘记了白日的劳碌之苦,真是弥足珍贵。
荀夫人慢慢颔首啜茶。品过一轮后,侍女收走茶具,端过来一只乌木盒,摆在荀夫人面前。
这里有四种香粉。姑娘选两个做合香吧。荀夫人打开木盒,取出几只铜制的香篆模摆在梅英面前。
梅英急忙摆手道:夫人客气了。我不懂的。
随喜即可。荀夫人轻声道。
梅英看了看,选出两种香递给她。
这香粉选得巧妙,就打个玉兰的合香篆。荀夫人说罢起出两样香粉,和香打底,拓花引火,最后用线香火头儿徐徐点燃,竟无一丝散乱多余。 薄薄的香气从香炉里弥散开,顿觉脑清目明。
大家边喝茶,边聊天,淡雅如菊。
侍女起身给梁四娘拿了只靠枕,梁四娘轻轻靠着,觉得身心舒坦通透。
梅英慢慢看清楚屋里靠墙有几张矮柜,大概是存茶放器具用的。四壁挂了几幅字画,尺寸不大,除此之外无一碍物。
荀夫人拿出几件绣片,请梁四娘鉴赏。说是宋时的物件。
梁四娘仔细看着纹样、针法,轻轻道:这种针法现在已见不到呢。是宫里的物件,稀罕得很。然后又交给荀夫人。
梁四娘与燕辰、荀夫人聊着宋时宫里常见的花色、纹饰、针法。梅英听着频频点头,甚是佩服。
不知不觉过了快两个时辰,众人都觉得意犹未尽。
临别时,梅英朝荀夫人先行了万福礼,然后笑道:冒昧了,夫人的衣裳看着娴雅飘逸,敢问是您的手艺吗?
荀夫人笑道:这是现在姑苏城流行的新样式,叫罗纱月华裙,也叫马面裙。这件衣裙好处在于起坐方便。你看这褶裥之中,五色俱备,只不过着色皆淡雅,前后裙门轻描细绘,举步轻移,滢滢如月华。
梅英和梁四娘听后再仔细端详才心中了然,不禁深深点头叹服。
这是在燕辰家成衣店里量身裁制的。若是喜欢,叫他带你们去便是。他那里样式多,师傅的手艺好,可是姑苏城里数得着的。
燕辰笑着说:梅英妹妹好眼力,的确是咱自己家铺子的,方便得很。明日我陪你们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