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不能忘却的197653 > 第7章 第一次战役(4)初步稳定了战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章 第一次战役(4)初步稳定了战局

第一次战役是在“联合国军”退向清川江以南,志愿军转入追击,全线逼近清川江边时,突然结束的。

在云山以东,第40军以第119、第120师分两路向宁边、博川攻击前进,于11月2日逼近宁边。

在泰川、龟城地区,第66军与美军第24师形成对峙。第50军全部由安东过江,并以第149师迅速前出至大馆洞、秕岘地区,准备协同第66军作战,合力寻歼美军第24师。

在清川江河谷地带,担负战役迂回任务的第38军以第113、第114师沿江并肩而下,于11月1日晚攻占球场,2日晚攻占院里,从侧后对清川江以北的美、英、韩军部队形成威胁。

联合国军第8集团军全线告急,右翼韩军第2军团已经溃退;左翼美军第24师和英军第27旅孤军前出,面临被侧击的危险;处于中间位置的第1骑兵师和韩军第1师,更是在志愿军攻势下饱受煎熬。

于是,11月1日20时,沃克决定:暂时放弃向鸭绿江推进的计划,清川江以北的第8集团军部队全线后撤。

在不利条件下主动后撤,无可厚非,但是,沃克这个决定却遭到麦克阿瑟的责难。

身在东京的麦克阿瑟,听到第8集团军向清川江撤退的消息后,立即让远东司令部代理参谋长希基给沃克打电话,质问他为何出此下策。

从沃克下令后撤,到11月3日清川江以北第8集团军的部队,全部撤到指定位置,组织高效,运动快速,显示了一支摩托化、机械化军队具有的快速机动能力。

志司为发展战役胜利,曾电令全军采取一切办法,迅速抓住敌人,不让其从打击范围内逃脱。志愿军各部迅速转入追击,但因38军的延误,未能切断敌军后路,正面也没能将敌军抓住,收效很少。

除第120师第359团在龙渊洞附近,将垫后的美军第24师第19团拦腰截断,歼敌一部,毙伤俘敌300余人,缴获汽车81辆、榴弹炮4门外,其他部队并无多少斩获。

短短两天之后,第8集团军就在清川江南岸一线构成新的防线。

11月4日,志愿军各部分别推进到清川江北岸。此时,如果志愿军继续前推,势必要在敌方阵前强行渡江,面对“联合国军”绝对优势的空炮火力,和已经集中起来的兵力,是很难占到什么便宜的。

大将军于4日15时,致电中央并高岗,提出结束志愿军入朝后的第一次战役。

第一次战役,志愿军共歼敌超过1.5万人,伤亡1万余人,敌我伤亡比为1.6:1,粉碎了“联合国军”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占领朝鲜全境的企图,并将其从鸭绿江边驱逐到清川江以南,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

据军委作战部统计,第一次战役参战6个军,减员最多的是在云山与美军第1骑兵师进行过直接较量的第39军,其次是在黄草岭地区艰苦阻击美军第1陆战师的第42军。

正在志愿军势如破竹、乘胜追击时,志司命令:“各部队停止追击!”

考虑采取诱敌深入,适时地放弃阵地,诱敌进入预定战场,再合围歼灭。

取得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胜利的志愿军,开始全线后退。

尽管第一次战役以志愿军的完胜圆满告终,但在战役结束后,志愿军也出现不少的畏难、退缩情绪,以39军为例,部分干部对敌人过于高估而导致的畏缩与误失战机,39军反映,“过去在国内作战中,从来没有这样多干部装孬种的”。

各种埋怨,比如埋怨美机猖獗、敌我炮兵火力对比差距大、上级抽调干部过多导致部队干部成分新,“116师的干部说:上级把干部都调空了,全师的团长、政委只剩下一个老的了,其余全是新提拔的。三四七团说他们团的干部一代不如一代。

部分人员存在悲观甚至绝望情绪,认为战争没有尽头。存在急躁情绪,轻敌,打莽撞仗,缺乏持久作战准备,希望早日回国。

39军政委李雪三在总结报告写道,在云山战斗之后,官兵好的方面是对美军战斗力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信心,摸清楚韩军一触即溃、美军缺乏突击精神(当然,从1951年1月25日开始,再也不敢再说这种话);另一方面有部分人产生了怕飞机、怕炮火等情绪,认为敌人“不是纸老虎,而是铁老虎”了。

加之供应困难,部队中产生了埋怨情绪,有的战士因对情况不明而发牢骚说:“吃的糊涂饭,走的糊涂路,打的糊涂仗。”

第一次战役39军和志愿军的思想情绪尚在摸索阶段,初次出国作战产生负面情绪是不可避免的,不过这种负面情绪很快就会被第二次战役的大胜一扫而空。

1950年11月5日,中央起草给斯大林的电报,请求苏方为志愿军提供轻式武器装备。1951 年1月起,苏联按合同陆续将武器装备运到中国,迅速装备了志愿军。

1951年7月,经过全盘考虑,出于作战需要和武器正规化的要求,总理拟定向苏联购买武器装备的订单,中央军委下达从 1951年8月至 1954 年 10 月 60个师的换装计划。

1951年下半年,朝鲜战场出现了谈谈打打、边谈边打的情况,苏联方面对中国的订单没有按期兑现。

总理向苏联方面发去电报,说明了战场情况并催促交付武器装备。在周恩来的努力下,1952年8月,中国接到10个师的军事装备,其中3个师的装备交给朝方,7个师的装备用于赴朝志愿军志愿军武器从整体上得到了改善,作战火力得到了极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