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再见了,赵宋 > 第167章 周家长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周长青也是近两个月才听说楚南政务院这个他不是很明白的名字的,只晓得是楚南的几个州府联合起来对付大唐朝廷的。

后来,又有逃到永明的周姓人家,偷偷地带信回村,说起了政务院的百般好处来,那时他就对政务院抱有了好感。

如今听到分派了这么多的重任,以周家湾现有劳力,哪能在半年之内完成呢。而且依往年官府的作派,这些摊派的劳役不但没有工钱,还要由村民们自备吃食,活计也重。只怕活计还没有完工,周家湾五十多名汉子就得全部交待在工地上。

分派任务的那名差役,也不过十七、八岁,一张娃娃脸白皙干净,一看就是不事农活的人。只是这人说话、行事却很干练,在颇有条理地下派完任务后,就一个个地点名,要求堂内十多名各村的话事人都要表态。

周长青很不幸地被第一个点到,可能他是这些话事人中最年轻的一个吧。表态这个词,他也是刚刚琢磨过味来,明白是这些差役经常说的官话,也就是要表示服从的意思。

“大人,我周家湾现有青壮劳力五十七名,官府如此安排自然是服从的,可是周家湾有些实情也要叫大人知道。”

虽然面对的是一个比自家男娃大不了几岁的小后生,周长青却不敢轻视,他不明白这个年轻的差役是几品的官级,只是依惯例以大人相称。

为了周家湾的存亡,周长青只得大着胆子为周家湾说上几句话,否则自己就成了全村的罪人。

“你是周家湾的周长青吧,我也不是什么大人,叫我刘干事就好,你们在坐的十几个村子,就是我负责的。”

年轻人听到周长青要说实情,就知道是想推脱,可也没有生气的意思,而是再自我介绍一下身份后,笑着问道。

“有什么实际情况,你们都可以说出来,能解决的我会尽量协调解决。”

周长青见这个小刘干事说话还是和颜悦色的,将心一横,大着胆子说道。

“刘,刘干事,开垦田地我们村民是想的,只是就我们这几十名青壮,平日里除了忙于田地里的农活外,就开垦不了多少。再去挖河道的话,就怕是余力不足而误了大人的大事。”

“还有,开垦出来的田地,是交给官府还是由我周家湾耕种?挖了河道,这个赋税是不是可以减免一些?”

周长青也是豁出去了,跟刘干事讨价还价起来。因为按刘干事布置的任务和完工时间,自家村子里五十多人都扑在工地上后,肯定会耽误了农活,那今冬明春的日子可就难熬了。

在全村人的生计大事面前,周长青只好当这个出头鸟,他看出来了,在座的其他人也有这样的心思。只因这次的摊派下来的劳役太过沉重,比南汉官府往年的要重上太多,村子里实在是承受不起。

“哎约,这事怪我,对不起,是我没有说清楚。”

本以为刘干事听了后会黑下脸来威胁一番,周长青说完也不敢直视他,低着头静等刘干事的怒火。却听得“吧”的一声,只见这刘干事拍了拍额头后,先是自我检讨起来。

“大家别误会,我将政务院的政策跟大家说清楚一些。刚才是我太心急了,以为大家都明白政务院的政策的。”

小刘干事名叫刘伟,今年才刚刚满十八岁,父母都在陆记的工厂做工。因是陆记的双职工子弟,三年前本想出来做工的,可因年纪还没到十六岁达不到陆记的用工条件,便先在陆记的学校上学,后因成绩在同龄中算是优秀的,被保送到刚刚创办的行政学院进一步深造。

今年两州行事后,他们这一批学生被提前毕业,充实到各个基层岗位中。刘伟这次是自动请缨到林州来的,现在是林州议政厅农业局的一名科级干事,算是局里面年轻人中的优秀人才。

在刘伟的介绍中,在场的十多名村中主事人才明白,这些开垦出来的田地,产权将归官府所有,再由官府出租给当地的村民耕种。

开垦田地,官府将按劳给出工钱,而且官府还会统一安排蒸汽机农机从事主要的开垦工作,村民们只是配合劳作,效率会较以往的人力开垦高上数十倍。

至于周长青将疏浚河道的事情当成了以往的劳役,刘伟也做出了解释,官府也要按劳付酬的。只是因为上面给的期限太紧,各村必须要全力配合。

而且,刘伟还将官府的按劳付酬标准当场公布出来。从这些标准来看,只要一名青壮劳力出工,一家人的生计就不用发愁,比从田地地刨食还要合算,收入会高上许多。

这样的好事,可谓是从来没有。为了让他人相信,刘伟还将去年永陵永明两州的政策和具体的按劳计酬办法都举例说明,并表示若有任何的折扣,都可以去找他,或向上一级的部门反映。

周长青是带着疑虑回到周家湾的,召集起村民们商讨此事时,也有很多的村民表示不相信,官府摊派劳役,哪有付工钱的先例?后来有几家村民出来说道,听逃到永明州的人捎信回来提及,事情确实是这样。

等在官府的组织下开始开垦田地,村民们第一次拿到了官府的工钱时,所有人的疑虑才烟消云散。

周长青心思比较活络,跟小刘干事打了几次交道后,从他的口中偶尔听到,镇永军需要制作大量的军鞋等军需物资,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问起,能不能让周家湾的妇人们揽下一些活计。

刘伟也很热心,答应可以帮着问一问情况。几天后,刘伟回话说,这件事可以做,但镇永军的军鞋制作需要用到一些设备,建议周家湾可以办一个村办的工厂,政务院还会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

就这样,在刘伟的热心帮忙下,周家湾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工厂在一个月内就开办起来,村里所有的人家都是股东,雇请了村里四十多名妇人做工。

工厂的效益让村民们大开眼界,只两个月的时间,工厂就开始分了红利,家家户户分得的钱财比他们一年的收成还要多。

周家湾的工厂,还被当作军民共建的一个典型上了林州刚刚创办的报纸。周长青也因此成为林州府的红人,工厂还要准备扩大规模,在政府的指导下进一步规范化。

前几天,周长青又接到一个大的订单,为镇永军制作两万套军鞋,时间也给得紧只有二十天。

周家湾在府城的近郊,林河的疏浚刚刚完工就十分的繁忙,周长青从河面上来来往往的船只判断,镇永军可能有重大的军事行事。

因为不但是河面繁忙,离周家湾三里外的军营里,也较以前热闹了许多,听说军营里驻扎了不少从衡州那边调来的部队。

又过了几天,周长青到城里开会时得到通知,要求周家湾派出二十名劳力随军运输物资,工钱给得比平时高了一倍。

这时,镇永军将要南下的消息已不是秘密。周家湾又是临近河道,好多人跑到山坡上去看水面的热闹,还有人争执着哪些船是镇永军的战船,哪些船可能运输用的。

林州府,南部战区的前线指挥部内。开战之前,李子强亲临林州做最后的动员和视察,两天后镇永军就要南下。

“司令,目前我第一攻击集团已全部到位,由第二集团军的201师担任此次突击的主力,配属一个新型坦克营,一个火炮团和一个飞艇大队一起行动。”

在沙盘前,前线总指李小强给李子强介绍自己的部署,唐少恒在一边听着,第一次参与到如此重大的军事行动中,唐子恒有些抑制不住的兴奋。

镇永军现在的番号比较简单,只有两个集团军,就用很明显的数字代指某一支师级主力部队,201师就是第二集团军第一师。这次共调动陆军六个师,空军两个飞艇大队和内河舰队的一支分舰队,总兵力七万两千人。

因为扩编的几个师,都还没有满员,所以陆军六个师的地面部队只有六万五千人,其中还有一万多人是新入伍的新兵。只是这些新兵大多是从地方军和警察部队转过来的,经过一个月的操练后,也有相当的战力。

超轻型的坦克,也是刚刚配属到部队,这次只能先出动一个营的建制,也是试验这些超轻型坦克是否适应山林作战。

“对面南汉军的情况怎么样,有没有增兵的迹象?”

李子强问道,他对具体由哪一支部队担任先锋并不关心,换谁去打都没有问题。他关心的是敌军是否增兵,能不能在首战中就将敌人的主力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