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他的福气
与此同时的临州府,从城墙居高临下,是看烟火的最佳之地。
坐在城墙门楼内,叶暖和石章、张徇都在元澂身旁一起守岁吃果子。
这一年也囊中羞涩的元澂,依旧是给他们发了微薄的红包。
不知道为什么,每年他们这样收下红包的时候,会觉得同情元澂,以至于有一种愧疚感。甚至还会有勉励自己的冲劲,想要帮着他来年不要继续穷下去。
可是年复一年发现,就算是掌握了半个朝堂的权柄,堂堂睿王殿下依旧荷包空空。
所以石章和张徇他们得到了一个真相,睿王殿下是个吝啬鬼。
王府要是没有王妃在经营,只靠着睿王的话,估计连屋顶漏雨都修不起,毕竟琉璃绿瓦不便宜。
“今晚的月色不错呀。”元澂道。
这月色皎洁,正如元澂的钱袋子,一贫如洗。
叶暖佯作同情道:“殿下,我都想把红包退还给你了。”
元澂道:“真是今时不同往日,你都开始会调侃我了。石章,看看你和亦杨,都把叶暖带坏了。”
“我这简直是兔子戴帽子,冤呀~~”石章故作委屈道。
元澂道:“你要是清白,这世道还有损人吗?”
石章一脸委屈受伤的样子:“殿下~,属下跟随你二十年,难道真心你看不见吗?”
元澂等到他说完才喝下热酒,就知道他矫揉造作要说腻歪话。
“出门办事的时候,演技也如此浮夸吗?”元澂调侃问。
叶暖起了坏心眼道:“我作证,易容后完全不要脸,不止浮夸。”
石章不服道:“哪有,胡说!”
元澂道:“看见没,我冤枉你了没?看看叶暖心黑的样子,都是你们教坏的。”
夜色渐浓,也越发寒凉。
二更天的时候便下了城楼,坐上马车回了临安府。
过完除夕,到了次日初一日。
难得有片刻闲暇,但是又要随时待命,觉得无聊的叶暖和石章就在练武场比试。
侍卫和禁卫军就一起来围观,这两个宗师境比武,不看可太可惜了。
就连躲在藏各处的暗卫也冒出脑袋来瞧上一眼。
这元澂也要看看他们如今剑术到了什么境界,裹着球坐在观景台上瞧着,旁边站着张徇。
见叶暖和石章在练武场上对峙,剑未出鞘但剑势已起,是内力相抗。
张徇道:“叶暖是宗师中品,石章是宗师下品,剑势倒是旗鼓相当。”
所谓输人不输阵,气势非常重要,打架之前先别提打不打得过,这气势要先压倒对方才行!
对于这一点元澂非常有发言权,他的剑术虽然只够自保,但是每次都是一副不可一世,看对手如蝼蚁的姿态。打不过没关系,但是王者之气先压倒了对方。
“在战场击鼓振士气,可见气势的重要。”元澂道:“这打架,一半靠实力,一半靠气势。”
张徇道:“怪不得很多江湖对决,冲向对方的时候都要嘶吼大喊。”
对于‘杀剑’已经大成的叶暖,现在平日主要都是在浮槐真人所传授的‘仁剑’。
今日也是用仁剑剑法来与石章比试。
当剑出鞘的瞬间,那如长虹贯日一般划破长空,剑势让众人不由后脊背都发凉。
石章先出招,叶暖防守,毕竟同出一门,招式华丽又招招致命。
两人都知道如何杀人最快,毫不客气的朝对方命门攻击。
张徇道:“真狠,他们这随便一剑,若是换成寻常人被打,早已经一命呜呼。”
元澂观战倒是越发认真起来,看着他们防守的方式,不由觉得剑出奇招。
“原来被刺命脉的时候,可以这样躲避的。”元澂目光灼灼。
两人剑法太快,若非是高手的眼力都来不及捕捉,下面所有的护卫和暗卫都是十分专注,生怕一眨眼就过错一招。
能不能学到攻击的手段是难事,但是能借鉴不少闪躲和反攻的招式。
这一场比试令人赞叹,这宗师境互相过招,招式都跟电闪雷鸣一般,在瞬息之间。
猫从高空坠地时,上身和下身能分开反应及时调整姿态,让四肢着地。
他们的身手就如猫一样灵活,接受过最残酷的训练,四肢不会被牵制束缚,可以同时做出不同的反应。
观战的暗卫们才知道为什么凌鹤说,纵使是万里挑一,想要再训练出如叶暖与石章、亦杨这样的人,是天上掉馅饼的难事。
张徇道:“有他们,是殿下您的福气。”
元澂打心里也是承认的,没有石章和亦杨、叶暖的话,他很多事情做不到那么顺。
他们对于自己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手足。
石章和亦杨是自幼就在元澂身边,是伴读也是伙伴,一晃二十年。
而若说起叶暖,倒是对她的态度和看法从一开始到现在,是一直在变化的。
从前他不认可叶暖,说实话就是看不起她作为一个女子。可是后来历经生死看到她的坚韧,一路走来已经不会再把她当作下人和奴婢。
现在叶暖也是他真正的伙伴,是下属也是家人。
“他们的将来,不可量也。”元澂道。
张徇道:“殿下贤明,才会身边人才辈出。”
在朝堂上,也有纪庭晟、崔君麟、宗政昶、虞若枫等人效力,元澂这日子也是越过越有盼头。
毕竟最初刚入朝堂的时候,就是因为无人可用而束手束脚。
元澂看向张徇道:“张徇你亦是。”
张徇颔首一笑道:“小的多谢殿下看重。”
从小元澂就知道一件事情,得人心者得天下,有一颗求贤若渴之心。
有他们才能让自己走的更远,无论将来是东宫还是那太极殿,想要走稳每一步,需要的都是人才。
将有能力与才华的人,放在他们应该在的位子上,这才是君王正道。
之后转眼到了大年初十。
救灾种子便从盛京城离开,在禁卫军的护送南下。
行程最快也要半个月,石章和叶暖负责接应。
只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赈灾还没完,也还未等到救灾种子,这蓉州府就出了大事。
蓉州府下辖的永德县,这里有一个三神村,掀起了一场疫病。
三神村村长向县里求助,县里上报到府衙,却不想府衙没有派来大夫,而是命人封村。
疫病不断蔓延,几次上报都被压下来,只因蝗灾在前,若又有了疫病恐生枝节,知州与通判选择了密而不报。
每日三神村都死人,每日都要焚烧尸体。
但是疫病终究跟随着水源传染到其他的村子,如今已经事态逐渐失控,蔓延到了蓉州城中。
宋知州慌张不已道:“这该如何是好?这事怕是包不住了。”
人狠心硬的卫通判道:“大灾之后有大疫,也不是没有先例可循,此事赖在此处便是。”
宋知州是个外强中干,十分的胆小如鼠:“这宗政昶又不傻,一查就知道我们密而不报。”
卫通判是打算把所有的罪过,到时候都甩到知州身上。知州都是三年一换,是铁打的通判流水的知州。
这蓉州府真正掌握话权的一直都是卫通判,知州不过是每三年换一个的傀儡。
“慌什么,七分假话三分真话才是真假难辨。”卫通判道:“把村长几个知情人都除掉,不就死无对证?”
宋知州心中恐惧:“你确定可以?”
卫通判道:“难不成大人还有其他好主意?”
宋知州这样贪婪的人,都会只想着平安无事过三年,离任的时候能钱袋子鼓鼓。
但是要钱不等于不要命,宋知州也从未真正信过卫通判这个人。
“那好,你去做。”宋知州装作一脸害怕犯怂的样子,想暂且稳住他。
到时候如果卫通判要反水,宋知州也要拉着他一起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