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信任的基石
“你觉得我变了?”林尘重复着谢婉的话,语气中带着一丝自嘲,“是啊,或许吧。在推行新政的路上,我变得强硬,变得不再像从前那样,事事都与你商量……”
谢婉静静地听着,眼神复杂。她知道林尘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但她无法否认,他的改变让她感到陌生,甚至有些害怕。曾经那个温柔体贴的林尘,似乎离她越来越远了。
“婉儿,”林尘走到谢婉面前,握住她的手,语气诚恳,“对不起,是我忽略了你的感受。我只是太心急了,想要尽快改变这个国家,却忘了,最重要的,是你。”
谢婉的手微微颤抖了一下,抬起头看着林尘,眼中泛起一丝泪光。她等这句话,等了太久。
“尘,我知道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为了这个国家好,”谢婉的声音有些哽咽,“我只是……我只是希望,你能多听听我的想法,多与我商量。我们一起努力,好吗?”
林尘轻轻擦去谢婉眼角的泪水,点了点头:“好,我答应你。以后,无论做什么决定,我都会先和你商量。”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为了重建信任,林尘和谢婉制定了一个详细的沟通计划。他们决定定期邀请学府的教师和学生家长代表,召开座谈会,听取他们对教育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第一次座谈会定在三日后的下午。林尘和谢婉早早地来到了学府的会议厅,亲自布置会场。
“林大人,谢小姐,你们真的愿意听我们这些粗人说?”赵夫子有些受宠若惊。
“赵夫子说笑了,”林尘笑着说道,“你们是教育的第一线,你们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至关重要。”
“是啊,赵夫子,”谢婉也走上前,亲切地说道,“我们希望能够听到最真实的声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教育改革,让孩子们都能够接受到最好的教育。”
赵夫子点了点头,眼中充满了感激和敬佩。他知道,林尘和谢婉是真心实意地想要改变这个国家,而他也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傍晚时分,前来参加座谈会的教师和家长代表陆续到来。林尘和谢婉热情地招待着他们,脸上始终带着真诚的笑容。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突然响起:“哼,说得倒是好听,谁知道你们是真心还是假意?”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穿青色长衫,头戴方巾的年轻秀才,正一脸不屑地看着林尘和谢婉。钱秀才的话语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在场的教师和家长代表们面面相觑,议论纷纷。林尘面色不变,谢婉却有些担忧地看了他一眼。
“这位是?”林尘语气温和地询问,仿佛对钱秀才的挑衅毫不在意。
“回大人,这位是钱秀才,是我们学府最优秀的学生之一。”赵夫子连忙上前介绍,语气中带着一丝忐忑。
“哦?钱秀才既然有此疑问,不妨说来听听。”林尘示意钱秀才上前说话。
钱秀才得到允许,昂首阔步走到众人面前,语气带着几分傲然:“大人口口声声说要改革教育,要让所有孩子都接受最好的教育,可是这新制度一出,学费增加了,教材也改了,这让我们这些寒门学子如何负担得起?这不是把我们拒之门外吗?”
钱秀才的话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尤其是那些家境贫寒的学子家长,更是纷纷点头附和。一时间,会议厅内的气氛变得有些紧张起来。
林尘没有急于辩解,而是耐心地听完了所有人的意见和疑问。他明白,改革必然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也会引发各种各样的质疑和反对。只有认真倾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真正赢得人心。
待众人平静下来后,林尘才缓缓开口,他条理清晰地解释了新制度的制定初衷、实施细则以及对不同阶层学生的扶持政策。他强调,教育改革并非为了增加百姓负担,而是为了让所有孩子,无论贫富,都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
林尘的解释真诚而有力,渐渐打消了众人的疑虑。钱秀才还想再说什么,却被赵夫子拉住了。
与此同时,朝廷之上,吴学政正慷慨激昂地向皇帝汇报着教育改革的成果。他详细列举了新学府的建立情况、师资力量的提升以及学生入学率的显着提高。
“陛下,林大人推行的教育改革,利国利民,功在千秋啊!”吴学政语气激动地说道,“如今,百姓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各地学府都人满为患。相信假以时日,我朝必将人才辈出,国力强盛!”
皇帝听完,龙颜大悦,连连点头称赞。林尘在朝中的威望也因此更上一层楼。
学府这边,为了让教师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教育制度,赵夫子组织了一系列的教师培训活动。他邀请了经验丰富的学者前来授课,讲解新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这次改革,不仅是制度的改变,更是教育理念的革新。”赵夫子语重心长地对教师们说道,“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要让他们成为真正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教师们听得认真,不时点头记录。他们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也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了期待。
而此时,钱秀才回到宿舍,却发现自己的桌上放着一本书,正是新版的教材。他好奇地翻开书页,目光却被书页上的一句话吸引住了……
钱秀才的目光落在新版教材扉页上,那句话工整有力地写着:“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他反复咀嚼着这句话,心中掀起惊涛骇浪。回想林大人在会上的慷慨陈词,再看看手中这本内容翔实、编排新颖的教材,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钱秀才本性不坏,他只是担心改革会损害到寒门学子的利益。如今,他明白了林大人的良苦用心,也看到了新制度带来的希望。他深吸一口气,决定加入到改革的洪流中。
他找到赵夫子,主动申请成为新制度的宣传员。赵夫子欣慰地看着他,将一份宣传资料递给他:“我相信你能做得很好。”
钱秀才和其他几位学生代表一起,走遍了学府的每个角落。他们向同学们详细解释新制度的细则,特别是针对寒门学子的助学政策:设立奖学金、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减免部分学费等等。
“新制度不仅不会增加我们的负担,反而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机会!”钱秀才激动地说,“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够改变命运,报效国家!”
学生们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纷纷表示支持改革。学府里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氛围,改革的阻力在不知不觉中消散。
一个月后,学府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公开演讲,林尘和谢婉作为改革的倡导者,一同出席。台下座无虚席,不仅有学府的师生代表,还有许多关心教育事业的社会人士。
林尘首先回顾了改革的初衷和历程,他坦诚地指出了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大家的理解和支持表示感谢。接着,他展示了改革取得的成果:入学率显着提高、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是民族振兴的希望。”林尘的声音洪亮有力,“我们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努力为所有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成为栋梁之材!”
谢婉接着发言,她用温柔而坚定的语气,讲述了教育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她还分享了她在推动教育公平方面做出的努力,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人们用热烈的掌声表达着对林尘和谢婉的支持和信任。改革的春风吹遍了每个角落,希望的种子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
然而,就在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时,一封匿名信出现在了林尘的案头,警告他不要得意忘形,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林尘放下手中的毛笔,揉了揉有些酸胀的眉心。窗外,夕阳的余晖洒落在书桌上,将堆叠的公文染上一层淡淡的金黄。学府改革取得初步成果,朝堂上反对的声音也逐渐平息,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他拿起一旁的茶盏,轻抿一口,茶香沁人心脾,却冲不散心头那一丝挥之不去的阴霾。
“怎么了?”谢婉端着一碟糕点走进书房,见林尘眉头紧锁,关切地问道。
“没什么,只是有些累了。”林尘挤出一丝微笑,示意谢婉不必担心。
谢婉将糕点放在桌上,走到林尘身后,轻轻地为他揉捏着肩膀,“我知道你为了这次改革费尽心血,但也要注意休息,别累坏了身子。”
“婉儿,谢谢你。”林尘握住谢婉的手,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这次改革,多亏了你一直陪在我身边,支持我。”
谢婉柔柔一笑,“你我夫妻一体,你的事就是我的事,说什么谢不谢的。”
林尘正想再说些什么,却见吴学政匆匆走进书房,手里还拿着一封信,神色凝重。
“大人,出事了。”吴学政将信递给林尘,语气沉重。
林尘接过信,只见信封上只写着“林大人亲启”五个字,并无署名。他心中顿时升起一股不好的预感,迅速拆开信封,抽出里面的信纸。
信上的内容不多,只有短短几行字,却如同一盆冷水当头浇下,让林尘的心瞬间沉入谷底。
“大人,信上写了什么?”谢婉见林尘脸色大变,焦急地问道。
林尘深吸一口气,将信递给谢婉,“你自己看吧。”
谢婉接过信,快速浏览了一遍,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信中警告林尘不要得意忘形,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落款处只有一个鲜红的“杀”字,仿佛在无声地宣告着威胁。
“是谁写这封信?”谢婉秀眉紧蹙,语气中带着一丝愤怒。
“不知道,信上没有任何线索。”林尘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寒光,“但这封信来的蹊跷,看来我们的改革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才会招来如此报复。”
“那我们该怎么办?”谢婉有些担忧地问道。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林尘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我会查清此事,绝不会让宵小之辈得逞!”
第二日,林尘便下令吴学政暗中调查此事,自己则继续着手推进教育改革。他深知,只有将改革进行到底,才能真正造福百姓,也才能让那些心怀鬼胎之人无机可乘。
然而,就在林尘和谢婉准备动身前往各地学府巡视,进一步落实改革措施时,吴学政却带来了一个更加令人震惊的消息……
“大人,您让我调查的事情,有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