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看到这一幕,往嘴里倒着豆子,一边嚼着一边开口:“emmmmm,真是一个蠢货。”
他也只能这么说。
“虽然如此,但是宣帝这个皇帝应该还是干的很不错的才对。”刘盈对刘邦如此说着。
刘邦:“……我儿说的对。”
光幕继续播放:
【汉宣帝刘询的晚年昏庸具体的表现当然不仅仅只是在个人的享乐上。
实际上一个皇帝,他如果只是专注于自己本身的享受,不去折腾百姓的话,是不可能花费多少钱财的。
只是很多昏庸的帝皇不仅喜欢享受,还他娘的喜欢折腾百姓。
尤其是平定乱世的隋朝,隋朝的隋文帝多好的一个人啊,结果他的儿子隋炀帝不仅自己喜欢享受,还喜欢折腾百姓,导致天下人直接不忍了,决定干他娘的直接造反。
只能说隋文帝真的太可惜了。】
隋朝:
隋文帝杨坚看着面前的光幕有些吃惊。
他身旁的独孤皇后也有些吃惊,然后她的脸色就阴沉了下来。
“隋炀帝?这可不是一个什么好谥号。”
隋文帝看向面前的光幕,抓住了自己皇后的手。
皇后了然,深吸了一口气之后说道:“陛下不必担心,若是知晓杨勇那个混账东西干的具体如何,哪怕他是我身上掉下去的肉,我也要亲手碎了他!”
隋文帝看向自己的皇后深吸了一口气之后说道:“皇后莫急,以这个光幕一周一次的速度,到咱们大隋应该不需要几个月了。”
独孤皇后点了点头。
【汉宣帝虽然后期昏庸,但是好歹他没有折腾百姓。
因此他的这个汉宣帝的宣的谥号,所有的百姓们都是认的。
公元前49年冬,宣帝得病,十二月病重,估计是察觉到自己时日无多了,于是他诏命侍中、乐陵侯史高为大司马兼车骑将军,太子太傅萧望之为前将军光禄勋,少傅周堪为光禄大夫,共同辅佐太子。
公元前48年1月10日,刘询崩于未央宫。在位25年,享年43岁,谥号孝宣皇帝。
十二月癸巳日也就是公元前48年1月29日,太子刘奭即位,即后来的汉元帝,汉元帝于初元元年正月辛丑日公元前48年2月6日,葬宣帝于杜陵。
汉元帝刘奭,史书上的评价是从他开始西汉逐渐由盛转衰。
但是咱们后世肯定是要有一说一的。
刘奭这个皇帝干的确实不怎么样,但是真要说的话……
其实应该追溯到汉宣帝晚年的时候才对。
不能所有的坏名声都让刘奭一个人背负嘛。
公元前67年,八岁的刘奭被宣帝立为太子。
刘奭这个娃儿幼年丧母,嗯,刘奭被霍显那个傻叉女人弄死的皇后。
他母亲被人害死,自己也差点被霍氏一族所害。
而在宣帝除掉霍氏家族之后,挑选后宫中素来谨慎而无子的女子王婕妤,立为皇后,并且让她抚养太子刘奭。
史书上说汉元帝刘奭“柔仁好儒”,在他还是皇太子时,眼看着父皇重用法家人物,动不动就用刑罚惩治下属,大臣杨恽、盖宽饶等仅仅因为“刺讥辞语”就被杀害,并且还很不以为然,刘奭心里觉得自己应该劝劝自己亲爹。
于是一天趁陪父亲用餐时,刘奭委婉地说:“陛下使用刑罚略有点过分了,应该多多重用儒生。”
怎么说呢,这句话前半句是对的,但是加上后半句……
哟嚯,这不是跟扶苏那个傻子一样被儒家忽悠的找不着北的太子吗?
汉宣帝是谁?
汉宣帝是说出那句当皇帝当以“霸王道杂之”的人!
你在他面前说要重用儒生,有一说一如果刘奭不是刘询儿子应该已经死了。
果不其然的是汉宣帝刘询听完顿时变了脸色,厉声说:“汉朝自有汉朝的制度,本来就是‘王道’‘霸道’兼而用之,怎能像周代那样单纯地使用所谓的‘德政’呢?更何况那班俗儒不能洞察世事变化,最喜好厚古薄今,连‘名’与‘实’之间的区别都分不清,怎能交给他们以治理国家的重任!”
说完这番话,汉宣帝又长叹一声道:“乱我家者,太子也!”
汉宣帝这个时候还没有昏庸,还没有到晚年重视享乐,重用宦官的地步。
因此他这个时候的眼睛是雪亮的。
刘奭的的确确不是什么优秀的继承人。
但是鉴于对已故许皇后的感恩与报答,他最终并没有更换太子,不得不说这是刘奭的一大幸运。
公元前前48年1月10日,汉宣帝驾崩,29日,太子刘奭继位,是为汉元帝。
第二年改年号为“初元”。
汉元帝在位期间汉朝比较强盛,但也是衰落的起点。
豪强地主兼并之风盛行,中央集权逐渐削弱,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刘询在临死之前,让乐陵侯史高领衔,太子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为副,三人共同为刘奭辅政。
辅政大臣嘛,怎么都应该给予多点信任对吧?
虽说霍光辅政刘询的时候权势有些大的离谱,但是好歹大汉确实国力变强了嘛。
然后萧望之等儒臣因为被刘询寄托厚望作为辅政大臣,于是他们看到了改弦更张推行仁政的希望。
元帝对两位师傅实际上是特别信任的,在这两人掌权期间儒臣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但是第三个被委托托孤重任的史高看到这一幕心理失衡,与萧望之等人产生嫌隙,权力斗争的阴影随即笼罩着朝廷。
史高于是与宦官里外呼应,反对萧望之的改革主张。
萧望之忧虑外戚放纵、宦官擅权,于是向元帝建议:中书是国家政事之本,应由贤明公正之士掌管,武帝优游饮宴于后庭,任用宦官掌管中书,不合乎国家旧制,且违反“古不近刑人之义”,必须予以纠正。
元帝当时刚刚上位,由于其性情柔弱缺乏主见,不敢做出调整,商量了很久但是就是没有下决定。
而萧望之提出了这个动议,自然招致了宦官中书令弘恭、仆射石显等人嫉恨,于是他们与史、许两姓外戚联手,共同对付萧望之,之后萧望之被石显等人诬陷,在监狱里喝药自杀。】